一路上還殘留著靖康將士的屍骨。
東夏也沒有讓敵人屍骨暴曬的習慣,主力軍隊顧不得,一個丙等軍府卻在處理,他們尋找著沒死的,受傷的,拉走死去的,幫助登記銘牌,一旦議和,這些東西就會還給敵國,告訴他們,這些人中哪些成了我們的俘虜,哪些已經戰死,至於失蹤的,你們自己去算吧。
即便是丙等軍府,下頭計程車卒們也不理解。
好在他們還能在死人身上還能摸點主力府兵摸剩下,或者不屑去撿的東西,儘管如此,路過兩個打鬧搶把匕首的兩個士卒,他們口中還一個勁兒唸唸有詞:“這都是敵人,死了傷了,還讓我們管?大王真是的,要是咱們的人戰死,他也讓敵兵管呀?死的就算了,拉走卷卷,讓燒燒掉,讓埋埋掉,這傷的,還拉回去救治。”狄阿青停在他們旁邊,發現他們注意不到,主動說:“見沒見到漁陽來的隊伍?”
兩個士卒回頭,年齡都不大,告訴說:“見到一支運糧食的,好幾百個人,剛過去。”
狄阿青問問細節,讓他們指明一下方向。
正要離開,視線中一片丙等軍府計程車卒大喊大叫,在往北追逐。
這邊那兩個丙等軍府計程車卒也連忙拔腳就跑,邊跑便喊:“老烏。老烏。咋的了?”狄阿青正要派自己的女兵去看看,那兩個士卒回頭喊道:“將軍。將軍。來替我們抓人,有個敵人受了傷,本來抬他去救治的,沒想到半路上,傷了咱的人就跑。”狄阿青一聽,給三百騎兵一擺手,就拉網追了過去。
三百精兵用作追一個傷兵是不是浪費?
而且還有那麼多丙等軍府計程車兵。只是這些不是狄阿青肯去考慮的,哪怕三百人去抓兔子呢,只要她想去抓。她飛快馳走,見到遠遠一個身影,腳步蹣跚,在往一個土坡上爬,兩個丙等軍府計程車卒跟在他身後,很快就被他摁倒一個,從坡上滾了十幾步遠,爬起來再追。
底下還站著十來個丙等軍府的人。
其中一個犍牛模樣的在作思想工作,大喊:“那兄弟你回來。是要給你治傷。你不要忘恩負義。”
狄阿青路過,也跟著憤怒。
你說給你治傷呢,你反倒傷我們的人,追也追不回來。這樣的人要教訓不?她一個口哨,把自己的兵喚來了,指了一指,大叫道:“兄弟姐妹們。這個人從戰場被咱們的人撿走要治傷,他還不願意,打傷咱們的人要跑,誰把她給抓回來,我重重有賞。將來送他去咱的甲等軍府。”
一箭男卒欣喜若狂。
他們有的去甲等軍府被篩選掉的,有的是狄阿青從甲等軍府透過他們將軍借來的,眼下看主力軍隊作戰立功,自己天天跟著狄阿青跑著玩,二話不說就躥了上去。女兵們動力稍嫌不足,但也興致勃勃,有的騎著馬,轉抄坡地,有的跟在男兵後邊,在往坡子上爬。
那個靖康人爬上了坡埂,人追上了坡梗。
那人逃了坡尖,眾人追過坡尖,時而有人追近,卻毫無意外被撂倒。
狄阿青就奇了怪了,走路都走不穩,咋上去一個,被他弄趴一個,沿著土坡往下滾呢?應該此人也沒傷人,就見倒地的爬爬起來再追,狄阿青心裡急躁,回顧東西南北,生怕這會兒工夫,嫂子路過,已經走了過去而自己不知道,二話不說放了戰馬,雙手緊緊一條馬鞭,給追了上去。
她根本不像個女人,健步如飛,很快將很多男兵撇在身後,又是抄了過去的,上了坡就把那人擋住。
這是個身材高大的靖康兵,應該是被狼牙棒給開了瓢,一頭是血,頭髮糊在臉上,腿上還插了一支箭,在甲上彆著……他一見狄阿青,竟收買說:“我腰間還有一塊玉佩,給你怎麼樣?”
狄阿青大怒。
眾人追他不上,就是因為他一會兒給錢,一會兒給玉佩嗎,話都不願意搭他一句,迎面上去就是拳腳。
兩人在坡上交鋒,那人不斷被狄阿青打中,搖擺後退,這給了大夥機會,幾十人圍成了一圈。
大夥正要加入戰團。
那靖康兵說:“你仗著人多算什麼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