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無懼不敢相信地打個了寒蟬,反問:“多少人?”
皇帝說:“百萬以上。朕要讓天下藩臣小國給看清楚,朕用人的腳,也把一國之地踏平。”
王無懼道:“皇帝三思而行。百萬軍隊的饋糧,軍隊接濟不上。”
皇帝轉向呂宮。
他想知道呂宮什麼看法,他被派去,將要接手軍政,他對一些軍資數目熟悉到了什麼程度?他又有什麼意見,如果他抱著與王無懼一樣的想法,將來怎麼在軍政上滿足自己?
呂宮遲疑了片刻。
呂宮真的遲疑了,王無懼雖然出自王氏門閥,卻是合格的軍政大臣,甚至教導呂宮不遺餘力。
呂宮知道,他說得都是持重之論。
百萬大軍蜂擁往東北,這一路糧食怎麼運上去,便是現在朝廷的儲備,也還是不一定夠呀。
不一定夠,不是一定不夠。
但是你要發動這麼大的戰爭,民間就要有恐慌,你就得有盈餘糧食,而不是光計算軍糧。
何況,呂宮也不敢得罪王閥。
若自己一句話拆了王無懼的臺,王無懼豈能饒自己,罵自己一句奸臣,滿朝言官就奔自己來了。
呂宮不得已,嘆氣說:“陛下。王大人說的是對的。但是……”一個但是,把皇帝的怒意拉了回來。
皇帝要求說:“講。”
呂宮說:“但是,陛下不是將開通運河提上日程?要想征伐高顯,必先開運河,只有把南方的糧食輕易地調集到北方,這一仗才無後繼之憂。”
皇帝反問:“開運河?”
裴王二人都鬆了一口氣,開運河,對呀,只有開運河,才能紓解眼下皇帝要徵高顯的難題。
那就開運河吧。
開運河也是件好事呀。
開運河,朝廷可以花錢了,朝廷花錢了,百姓透過幹活掙錢了,而且南北雙方的聯絡密切……怎麼都是好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