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些好訊息撐著,張鐵頭又放心了。
馬上把土扈特人包圍起來吃掉,主力一旦回師,防備靖康就不會那麼吃力。到了中午,北平原也落雪了,雪紛紛揚揚,成了喜瑞,張鐵頭心裡也蠻歡喜,還要邀請人去畫殘了的菊花。
在菊園裡坐下,屁股還沒暖熱,訊息傳來。
上谷那邊有支遊牧人,竟然是納蘭明秀的軍隊,跳出來跑馬圈地,說靖康把哪哪的地方賜給他們了,長史一邊到各營請兵,一邊派人來回報張鐵頭。張鐵頭大吃一驚,如果不是接到狄阿孝的信,他會選擇明火執仗,硬幹一回,然而接到了信,他心裡有點虛,不知道這摩擦會演變成什麼樣子。
想來想去,他決定應該主動出擊,如果狄阿孝真的在西邊與靖康幹起來了,北平原這兒肯定要與靖康打仗,打仗前,能消弱敵人多少就消弱敵人多少,尤其是騎兵,他一咬牙,把筆給握斷了,喊人附耳叮囑,引誘敵人跳得再高一些,到了晚上,出兵把他們滅掉。滅掉?靖康那邊當然會有反應,如果有反應,反應不對,那麼一不做二不休,趁他們不知道戰事會起多大,先下手為強。他掐指算著狄阿孝那邊的時間,覺得陶坎這邊一定還不知道他那邊會打高奴。
他在菊園裡唱一句:“便是花黃雪寒時……”
留下眾人繼續賞菊畫菊,自己則移步出來,直奔軍府,到了軍府,兩個事一前一後接踵而到。
楊漣亭在一個叫土家窯的地方被人圍了,據說還有靖康兵往跟前移動,摩擦越鬧越大,派人回來求救。
幾乎是同時,陶坎派人來,邀他前去土家窯見面,商討事宜,希望雙方剋制,出面制止最近的摩擦。張鐵頭已經決定夜裡要先幹掉納蘭明秀那支遊牧人,那麼表面上,他不想被看出來,想了又想,決定還是要赴會,甚至不能多帶兵……一切,他都建立在狄阿孝必定有常識,不會打起來了再告訴他,靖康陶坎這邊其實不知道要打仗,就算靖康起壞心,想利用這一點小摩擦,但看陶坎那樣的軟柿子,也不敢悍然先開戰,他陶坎不敢,我張鐵頭是敢的,如果戰爭不可避免,那自然先下手為強,接著我就把軍隊開到魏博,突然出兵打你們一個措手不及……
張鐵頭想打備州很久了。
王鎮惡氣不過王弟,他張鐵頭卻是讚賞的。
之所以一開始那麼緊張,那是怕打不過,怕幾面作戰,怕戰線太長,防不過來。
現在局面一片大好,而開戰?這邊打起來,那邊戰爭已經結束了。
反正自己是不得不戰,一切都有王弟揹著,不打白不打,聽說皇帝病了,快死了,說不定這一打,就打回老家去了呢。十三歲給人家做長短工,地頭上衝地主家姑娘唱首歌,就有人衝來打一巴掌,你們知道我張鐵頭的今天嗎?你們知道我會帶著成千上萬的騎士沿著家鄉村外的小河南下嗎?我將來還要打去長月,一旦大王做了皇帝,我就是名傳千古的大將,當年輕視我的,嘲笑我的鄉人,你們怎知我的現在和將來?
東夏這地方治理再好,不佔中心呀。
他揹著手。
一邊走一邊唸叨:“王弟他自願背黑鍋,他當老子不敢跟他一起打?老子怎麼會不敢?反正一旦打起來了,大王他也沒轍,只能跟著打,土扈特人滅亡,北方還有誰?沒有誰了,打也敢打。”
撫摸著自己的頭頂,他直接回衙門,宣佈各營待命,只等今晚回來,一聲令下,突然揭開戰爭的序幕,然後再宣佈徵召,北平原一帶,再徵召個三四萬不是問題,加起來……有事有備的打無備的,能打不贏?
他兩眼發出炙熱的光芒,對於陶坎這樣的,沒有怎麼打過仗,身為校尉,陣斬百餘人直接上來的,他已經徹底蔑視掉了。
起碼他張鐵頭敢先下手為強,陶坎他敢嗎?
在衙門裡安排一番,他就去赴會了,想到戲文中有個單刀赴會那一幕,折殺天下英雄,他決定自己帶個十來騎就足夠了,於是就帶了十三騎,一來逞威風,二來告訴陶坎,天下太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