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阿鳥仍然還留在東涼城。
軍情分兩次送到,第一封軍情大半夜到的,狄阿鳥都已經要睡了,因為是不小的敗仗,底下人也不敢等他天明起床,把他喊起來交給他。他爬起來,湊到燈火下瞅,因為樊缺不自在,總結很是詳細,裡頭還有自查和分析,狄阿鳥讀得格外詳細,撈到一杆筆,還蘸著紅墨圈勾。
他腦袋裡只有一個念頭,東夏人少,東夏每一個人的性命都很重要,東夏甲等軍府都是精兵,損失上兩百的戰兵就是不可忽視的大敗。
對外言語行為上,他不乏狂妄與驕橫,但私下裡,他看得很重、很重,這也是幾百數量的損失,大本營都不敢不立刻上報的原因。
也許秦綱知道他背地裡一絲不苟地面對幾百人的損失,會笑話他,但他卻不敢睡去,讀了一遍又一遍。
讀是為了瞭解詳情,批勾是在樊缺的報告裡找到借鑑,甚至找到報告之外的東西。
朝廷陳兵東涼城一動不動,就讓他有一種芒刺在背的感覺,更不要說陳國突然集兵力的跡象。
他發現自己好像陷入了一場人盡敵國的危險。
盟友不像是盟友,敵人只是他一個人的敵人。他在燈下緬懷戰死的將士,慘淡一笑,就像舔了一口傷。
片刻之後,他就推門而出,低沉地招呼一聲夜晚輪值班的衛士,吩咐說:“給孤備馬,孤連夜趕往會寧。”
出發之前,第二次軍情送到了,是趙過避敵鋒芒,調動敵人進行運動殲滅的建議,狄阿鳥沒有立刻就走,參考他的建議,在地圖上檢視。
片刻之後,他手邊多出來自己羅列的三條策略。
上策,督促朝廷一起進軍。
策,快速繞過會寧,抵達涼北城。
下策,用自己三萬人馬與拓跋巍巍作一場決戰。
很快,他把上策給劃拉了。
督促他會去督促,但是朝廷何曾能聽他指揮?督促朝廷,能夠主導輿論就夠了。下策?狄阿鳥不認為自己三萬人打不贏,但是與奄奄一息的陳國再拼一場,非他所願。他緊接著就把下策劃拉掉了。
只留下策了。
但是策?
他不知道梁北城作為拓跋巍巍的都城,敵人都作出了什麼佈防和安排,微微冷笑著寫道:“調動敵軍最好的方式就是兵逼涼北,可聯絡西路博小鹿、祁連,假意一起攻打涼北城,而我軍主力……”
密密麻麻寫了小半頁紙,然而這都是輔助他思維的,他往火上一湊,燒燬了,而自己穿上鎧甲,拿起掛在牆壁上的弓箭和寶刀,大步往外走去。
衛隊已經點齊。
李思渾也跑來了,狄阿鳥笑著跟他說:“怎麼?你也想去?你不要去了。定下來明天與朝廷的人去打馬球,你怎能跟孤走呢?”
李思渾連忙說:“姐夫。你也說了你要一起出席呢?你不是也要走嗎?”
狄阿鳥小聲說:“讓你留下有讓你留下的道理。他們有閒心打馬球,託思廣反覆來問,你何不突然作驚人語?”
李思渾小聲問:“作什麼驚人語?”
狄阿鳥說:“你只一個人去。到了球場,就說,我們東夏人忙著為雍人收復疆土,沒時間打馬球娛樂的,你李思渾一個因為敬重健大將軍,又要替我狄阿鳥踐約,獨自參加,打完就要奔赴戰場了。”
他一扭頭,看到郭嘉衣衫不整,慌里慌張地走來,要求說:“你找幾個人,給孤錘鍊幾句能夠名垂千古的詩句出來,交給李思渾,讓李思渾當場砸給靖康國人。要讓王河上下,大江南北都能傳誦,要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們東夏男兒的風采……此外,你留在涼北城,要把駐守靈武的軍隊調過來。戰爭,怎麼能說幾萬人就幾萬人呢,老子還就不能增兵了?老子出兵少,那不是沒兵,對不對?一來害怕勞民傷財,窮兵黷武,二來害怕他靖康敏感,現在他靖康不著急,等著老子一個打,老子就調兵上來打給他們看。”他又說:“給孤原話告訴健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