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曲盡星河> 第一卷 西征關山金鼓透 雍都自古王中心 一百四十九節 提頭傳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卷 西征關山金鼓透 雍都自古王中心 一百四十九節 提頭傳閱 (3 / 5)

東夏軍隊卻是在一點一點的嘗試,從三百步衝陣,到一百五十步衝陣,一點一點地調整,完全是根據戰場作戰特點來的。

一開始定為三百步,那是因為再遠的弓箭,射三百步也就無力了,衝過去越快,傷亡越小,最後發現三百步不是合適的距離,將士們雖然平時訓練時沒問題,上了戰場緊張,又跑得太快,還沒跑敵人跟前,有可能就喘不過來氣,然後,東夏就調整他們的速度,調整完速度,發現還不理想,再測試一下敵人射箭密集的範圍,其實一般的軍隊,士兵射箭,一百五十步外就已經無力了,真正具有強大殺傷力的時候是在一百二十三步以內,加上東夏甲好,而弓箭手又會出列,逐漸調整到一百五十步。

這一次與陳國作戰,它的作用就已經凸顯出來了。

兩**隊対衝,東夏的將士體力好,衝鋒距離合適,衝鋒時扎的姿勢正確,一衝,陳**隊就被撞散,一衝,就被撞散,人牆沒了,打什麼打呀?

但是,是不是將領們都覺得一百五十步好了,就一定一百五十步衝鋒呢?

東夏還保留有三百步衝陣的軍隊,比如說狄阿鳥的衛隊,梁大壯等人的最精銳部隊,他們受到的訓練多,他們體力好,他們可以從三百步外衝陣,而且速度掌握得住,能夠平靜,只會越來越迅猛。

甚至,他們還對戰過騎兵,戰馬比人剋制力差多了。

人一路飛奔,馬一路飛奔,人堅持不讓,馬先受不了。

步兵追著騎兵打,說起來奇蹟一樣的事情,就是這麼回事兒,一些經受不住的戰馬一邊逃一邊尥蹶子。

東夏現在的走姿和佇列,朝廷也出過類似的東西,但這個東西只用在魚鱗軍儀仗上,是否符合人體特點,則就不清楚了。

下頭的將領都在想,戰場上是打出來的,讓將士們舉手投足都怎麼做,有必要嗎?

他們知道角號,排成排進退就可以了。

再比方說怎麼舉槍發力,武典上介紹武器時就有過簡略的描述,可是哪個將領關注這個?他們認為這是軍教頭的事,再說了,將士怎麼殺敵,砍刺就行了,還需要動作都一樣嗎。

所以,在軍事上,狄阿鳥從來也沒有小看過健布,但他也相信健布不可能打敗自己。

健布已經沒牙了,他的軍事思想沒有能夠貫徹的間層。

話轉回來,健布想改變。

他太想改變了,十年前他就想改變靖康的軍隊,他的心血都在上頭。

他怎麼會容忍得了軍隊的現狀呢?

狄阿鳥相信,健布絕不是僅僅出於看不慣,絕對不是自恃功高,而是出於痛心,希望能夠把人罵醒,哪怕得罪完門閥勢力也在所不惜。

今天發難,也許是一種爆發。

即便不是爆發,也是受不了軍連資歷也不論了,直接論門閥。

出於好意,狄阿鳥低聲提醒說:“君侯,家醜不可外揚,你怎麼能當著我們東夏和高顯人的面痛罵你的部下呢?得罪人。”

健布冷冷地說:“狄阿鳥。你算外人嗎?你以為你封疆稱王就外人啦?這個事你別管。我領兵有我領兵的規矩,倘若軍不論戰功,將士們如何有心征戰?得罪他們,總比讓天下將士寒心好。”

下頭,靖康武卻沒有人動。

誰先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