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趕來的李思渾第一天抵達,就碰到了這樣的鬼天氣,心裡是暗叫倒黴。
他現在已經升任牛錄佐領。
牛錄的名稱起於高顯,實際上只在箭以上,三箭、五箭就都是一牛錄,狄阿鳥起兵時,牛錄的頭領稱呼為牛頭。現在東夏的編制,民間一箭,多的都上百戶人家了,軍中一箭也5080人之間不等。為了更好地組織各級,狄阿鳥早早地在箭和牛錄之間插進去“編”這個單位,現在一編的長官叫“編領”,或者叫做“編丞”、“編校”,牛錄的官長自然也不能叫“牛頭”,現在統一稱為“佐領”,或者“佐尉”,之所以也稱“尉”,則要按照級別,對應縣旗和府城中捕盜掌兵的官職。
他是跟著他的上司梁大壯一起連夜行軍。
梁大壯現在是一任軍府的牙將。
軍府的單位是以一軍常設軍為準的。
也就是說,如果對照中原,梁大壯現在的官銜等於中原的偏將。梁大壯是狄阿鳥衛隊出來的將領,平時都以嫡系的嫡系自居,再加上一身的農民習氣,愛多吃多佔,都是不要命地往自家軍府裡扒拉強兵猛將,犀利軍械,人稱“梁大拿”,幾次假戰,他所在的軍府成績都是數一數二……按照東夏假戰之後的評級標準,他所在的軍府就是甲級軍府,甲級軍府一般所轄都是三個牛錄到五個牛錄之間。
“梁大拿”手底下就有五個牛錄。
五個牛錄中,其中三個老牛錄是隨狄阿鳥打下東夏立過大功,有歷史的牛錄,就又都是甲等牛錄。
甲等牛錄比起乙等牛錄又是加強編制,等於說人家一個軍府戰兵三千人上下,加上軍府直屬單位,四千人頂天了。
他一個軍府七、八千人,所以一說打仗,他是一路急行軍,同級別的將領私下對他吐槽,說他“牛逼哄哄地開來了”。
本來按照出兵的次序,還真輪不到他,他就坐在大本營裡,說憑啥人家早他晚,鬧了一整天,大本營被他折磨夠了,想著不就是個出兵的秩序嗎,再加上他的急行軍趕得快,就說讓給他,給他調了一下。
他之所以跑得快,那理由還不就一個:晚了沒仗打?
所以跑來之後,他手下的軍隊那都是一腦門子扎戰場上,這邊營地也不建,二話不說就野營修整。
天亮,梁大壯去見狄阿孝報到,李思渾就摁耐不住了。
如果說梁大壯是軍府中的王牌,李思渾就是梁大壯軍府中的王牌。梁大壯知道他是大王的小舅子,那是寵著,在背後護犢子,扒拉來的人和東西,他一要就給,一要就給。李思渾底子也好,也為他爭氣,如果說梁大壯是半路出家的軍人,李思渾就是真正的世家軍人,自幼熟讀兵法,只是沒怎麼打過仗,來到東夏被集訓,整個就是井噴式的成長。近兩年假戰,名次都是他帶著他的牛錄拿下來的。
本來還覺得這天氣太鬼,憋了一肚子勁,打不上仗還要淋雨建營地,聽人說陳國五萬以上的大軍擺著聲勢浩大的陣勢逼過來。
沒接到命令,他就拉著他的牛錄上去了,攏在戰場的邊緣。
旗兵中有一些騎兵出於挑釁敵人的目的來回賓士,把他和他牛錄中的騎兵惹得心癢癢。這也難怪。雨中弓箭的殺傷力大減,弓箭手會失準,而風雨會打偏箭矢的方向,隨著雨水長時間的浸泡,弓弦也會發軟。
東夏站在上風位,影響小多了,而陳國居於下風位,影響就大了。
隨著一波、一波的風雨,騎兵們馳騁過去,只有幾支毫無準頭的箭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