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轉,一晃已是三年。
學院裡第一屆的學員已經畢業,回到各自的分壇擔任要務。
就連迅哥兒都即將畢業,遠在異國他鄉,半年一次的信件成了他與家人唯一的寄託。
前段時間還寄回了幾篇文稿,請孟可幫他發表出去,以證明戛劍生沒有被清廷所打倒。
反響不錯,清廷依舊氣急敗壞的找人。
南下經商的周老爺和林海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兩年前開始建立工廠,透過麥克主教的關係從西洋聘請一些退休的專家,開始研製火槍和彈藥。
也就是所謂的‘連珠五響’、仿德國制M1888火槍。
南方生產的火槍經由貨船主約翰的關係,找到一家願意賺外快的洋人船主,由他來將貨物從南方運到津門,到了津門靠著當地關係,想要矇蔽官差檢查,那可太容易了。
看著地下倉庫裡堆滿用油紙包裹起來的火槍和彈藥,孟可的心情別提多美了。
一味地練武有啥用?亂世之中,就算能躲我一槍,難不成我十多個人在一兩百米外瞄著你,你還能躲?
有感於重火力的缺失,孟可提出了雷擊炮長尾形炮彈的原理,寄希望那些槍械專家能讓這個步兵好伴侶提前問世。
事實上,長尾形炮彈根本不需要孟可提出原理,這個時代已經有這種炮彈,只是清廷落後,所以在電視劇裡不常見,誤導了他。
有了理念,僅僅是一個月的試驗,南方那邊就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迫擊炮。
小巧輕便,便於攜帶,又這對於缺失重火力的起義軍來說是再適合不過了。
在地下工廠全力以赴、不計成本代價的生產下,截止到今年(1899年),已經有火槍近萬支,彈藥不計其數,雷擊炮百餘門,長尾形炮彈千餘發。
雖然無法與洋人的近代軍隊抗衡,但簡單的裝備一個輕型步兵師是綽綽有餘的。
而且自己生產的只是起步資金,真正要擴軍,還得去找清廷借。
……
“啪——”
“去年六月,冠縣趙三多起義稱保清滅洋,被清廷鎮壓。今年朱紅燈、李長水打著同樣的口號起義,又要被清廷鎮壓。”
陸皓東猛拍桌子,憤慨而起:“真不愧是寧與……”
“慎言!”
孟可大喝一聲,打斷他的話,同時用眼神示意他這裡還有旁人。
沒錯,對面坐著的正是齊魯分堂的人。
他們派出長老與孟可商量到底要不要支援起義,又或者是收留這些起義失敗的義士。
“我不建議你們現在起義,你們若是當時跟著紅燈照起義,說不定還能將攤子鋪開,現在……”
孟可搖搖頭,很明顯不看好齊魯分堂的想法:“收留這些殘存的義士吧,也算留點薪火。”
“唉……”
齊魯來的長老長嘆一聲,起身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