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百姓自然會去想這個問題,而北部邊軍四十萬大軍肯定沒有死絕,更關鍵的是傅小官依然活蹦亂跳的活著!
而傅小官還和彭成武在蕭河原見過一面。
紙終究包不住火,彭成武棄城之事由必然會大白於天下,所有的矛頭都將指向宣帝。
這口鍋甩不掉了。
那不如給彭成武一個護國公,這樣還能讓軍中將士多一份凝聚力。
其實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所有的定計,而今都功敗垂成。
傅小官非但活著,他還打下了荒庭,擒獲了荒國國君拓跋風!
自始至終,這一戰,從頭到尾他都沒有給宣帝來一封信,其中微妙自然表明了他對宣帝的態度。
荒國是沒可能給虞朝的了,而虞朝也沒那能力去傅小官的手裡將荒國搶回來。
恍惚之間,秦會之想起了在秦秉中的府上和傅小官的第一次就不愉快的見面。
那是宣歷九年冬,一轉眼居然就過去了快一年半的時間了。
但那場談話,他卻記憶猶新。
那是關於商農並舉的國策之爭,那時候的傅小官還是小官大人,秦會之認為民以食為天,當首要重農。
“你是武朝的人,是武朝的大皇子,而且按照人之常情,此刻的你本應該是武朝的皇帝。”
“因為你心裡明白,這是禍國殃民之策!……你之計策,當真能夠絕戶,可惜了燕相和陛下被你矇蔽,不知虞朝已危在旦夕!”
“大人你可高看了我,我連武朝的皇帝都不想當,我就想當個安穩的臨江小地主……”
“因為本官生在虞朝長在虞朝,自然是為了這虞朝的好。”
“秦大人啊,可惜了你的那雙眼睛。”
“道雖不同,但小官還是勸一句回頭是岸!”
……
回頭是岸,可惜回頭已經看不見岸了……傅小官沒死,那麼現在就得作出他沒死的決策了。
秦會之站了起來,躬身一禮:“陛下,燕山關和忻州之策,乃是臣所定。明日大朝會,臣會給百官,會給天下人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