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並不是,可能是他的夫人吧……
集會在第二天的八時一刻開始,亞歷山大回到租的房子洗了個澡,吃了口飯,好好睡了一覺。
集會的地點這是借用了某個商人內飾還沒做完的大賣場其中的一間寬敞房間,擺好了桌椅,八十多位資深會員齊聚一堂。除了個別任職在遠方城市無法返回的,都到齊了。
“眾所周知,與口頭交談這種即時性的交流方式不同的閱讀的主觀性更低,但人們不用被動的接受我們不需要的資訊,範圍傳遞的效率也更高。”站起來的那位年老的組織者用簡單的學術性報告作為開場白。
“但相反的閱讀這一手段也無法對不識字甚至不感興趣的人傳遞帶有主觀因素的想法以及心裡影響。”臺下的學者們用沉默表達了認可和尊重。
“但我們絕不會小瞧閱讀這種經過多次修改,陳述上更具說服力的思緒潮流。”亞歷山大默默地聽著,反正她基本上只能聽懂個大概。
演講繼續,但除了閱讀以外演奏、繪畫、雕刻等不同介質的藝術行為也一一被提及。
對亞歷山大來說這些觀點相當陳舊,但放在這時確是極為激進的。
最後的最後,組織者提到了希爾賽.溫妮莎這位偉大的學術先賢為何想要建立一個傳播知識和藝術的組織。
並漏出了最後的目的,以引導者的身份讓學者們讚頌她的無私。這連個儀式都算不上,但卻應該是公開信仰基礎的起點。
隨著國民識字率的提升,這位來自此方物質位面之外的邪神將開始培育信仰。祂的意志從幕後來到了臺前,那之後就是一場激烈但不喧譁的討論。
有些學者已經聽過了“她”的名字,還有些知道有這麼一個開拓者但是不知道名諱。顯然那位之前多半是酒後失言的作家也是此中一位。
更重要的是,這位希爾賽.溫妮莎雖然年歲已大,但尚有書寫文章的力氣……仍存於世。即便只是佔據了某個人類的意識,只要見到祂,或許就能知道輪迴開啟之前的真相。
亞歷山大聽到他們這麼說當然立刻來了興趣,豎起了耳朵想知道他們有沒有人知道她住哪兒的。當然也沒人會在這種場合直接說出來確切的地址,不過確實有資深會員見過“她”,被主動召見。
這其中都是會費交的最多的,資歷最老的會員。在這兩點上,亞歷山大都還差點。但即便如此,傭兵和女性的身份也讓她顯得更為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