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災禍爆發的第一年……在一望無際的荒原上。幾輛馬車匆匆行過,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去向何方。
“噠噠噠”帶著蹄鐵的馬蹄落在地面,發出略顯沉悶的響聲。堅實的車輪碾過,留下道道痕跡。
馬車上,穿著護甲的冒險者也逐一發出疑惑的話語。
“我是誰?這裡是……哪裡?”但亞歷山大的記憶中是大段的空白,彷彿被什麼存在抹去了……
片刻的恍惚之後,亞歷山大看見前方的馬車停了下來。
感受著手握著的韁繩質感,和太陽的毒辣,亞歷山大急忙握緊韁繩“馭“了一聲。緊急停下馬車的同時也聽見身後的車廂內傳來了抱怨和驚呼。
“抱歉。”
捂著腦門走下馬車,亞歷山大打算詢問其他人的情況,但是最後得到的就只有——這裡的所有人都失去記憶的事實。
在經過最初的慌亂之後,大家情緒穩定了一點時,有一位老人站了出來。他拿出一本週記並告訴大家這是一隻開拓隊,他則是開拓隊的隊長。
根據週記的內容,在離開最後一個城市後,開拓隊已經在這個叫做亞幹拉瑪地區的荒漠中行駛了一個整月。這片荒漠就連生命力頑強的雜草都極少生長。
週記上還寫到,在銀城外的杜爾鎮開拓隊更換了更耐飢渴的馬種,所以才能堅持一個月。
所有人一起檢查了補給物資。但食物和水,甚至是草料都所剩無幾,不可能再支撐一個月。
得出結論後,隊長只能根據人數,計算出馬車上剩餘補給物資的數量。在確認了眾人的狀態後,分配了接下來五天的食水供給,那之後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即便是還有千般疑惑,眾人也只有爬上馬車繼續前進。
天色漸晚,開拓隊停下馬車開始進行紮營準備。
亞歷山大解開兩隻馱馬的韁繩,栓在了剛剛升起的火堆旁邊。按照週記的描述,亞幹拉瑪地區的天氣和氣候宜人的卡納多地區完全相反。
這裡的荒漠上白天氣溫很高會使所有生物快速脫水,晚上氣溫則會快速下降接近冰點。
之後三天的時間內這位老人曾經多次登上高處尋找可以補給的地點,可惜收穫甚微。
幸運的是,在第四天的黃昏時分,最前面的馬車停在了高崖邊。
第一輛馬車的車伕向高崖下方盆地看去,驚喜的高喊告知其他人發現了一處規模極大的叢林。
此時的補給物資已經近乎消耗殆盡,所以車隊沒有就地紮營,而是趁著天還沒黑,繞路從一處緩坡向下而行。
趁夜色未濃,四輛馬車均點起車頭燈,打算直接駛入叢林。隨隊計程車兵和亞歷山大這趟馬車上的三位冒險者也下車拔出武器警惕地移動。
在叢林邊緣就已經能看見一條幹涸的溪流。接著沿小溪旁的獸徑繼續前進,竟然發現了一條叢林之間的通道。
這條通道讓人通行自然是綽綽有餘——事實上從這通道的規模以及壓實的路面來看,它應該是用來供馬車自由馳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