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浮現在姜潮等人腦海中的記憶畫面,是變形者悲慘至極的前半生:
這是一個同時患有多毛症、軟骨發育障礙症與先天性面部畸形等病症的不幸者。
獲得異形為他人的能力之前,變形者不僅長相醜陋至極、好似是沒有完全進化成人類的猿猴一般,身高比起同齡人來更是極其矮小,並且自身在某些方面上的功能也存在障礙。
而絲毫沒有眷顧他的命運,此後也沒有彌補對他的不公。
不像是某些溫馨或勵志電影中所講述的劇情一般,長相醜陋、身材矮小的主角總是可以獲得別人的垂憐、照顧與關愛,再在自身的不懈努力下,得到了別人的認可與尊重,最終幸福過完這一生,甚至是成就一番常人不能及的事業。
真實的情況是,打從發出第一聲啼哭、被驚恐的護士轉交給自己父母的那一刻起,尚且處於襁褓之中的他,便已經被自己的親生父母當做怪胎惡鬼所無情拋棄,以至於就連名字都沒有給他起。
即便是被福利院收留之後,他也因為怪異醜陋的容貌與扭曲畸形的身體而受到工作人員的冷眼相待。
即便他時常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辱與霸凌,這些護工也會選擇視而不見,甚至還會隱隱向那些小魔頭投去鼓勵的目光......似乎他們虐待這面目可憎但是無辜的孩子,是在替天行道、剷除惡魔一般。
“看”到這裡,原本極其憎惡變形者的姜潮,心中忽地泛起了一陣酸楚,竟是開始稍微有些同情這傢伙了。
這是探查別人的記憶片段,會給自身帶來的負面影響之一——若是站在第一視角縱觀對方的人生,便很容易將自身代入進去、與對方產生情感共鳴。
許多守夜人正是因此,才會混淆自己與被探察記憶者的身份,進而出現認知失調的狀況。
更不用說姜潮也在孤兒院長大,而且由於覺醒異能之前身形瘦小,同樣沒有少受其他孩子的霸凌。
更不用說,變形者的童年遭遇比起自己幼時來還要更為悽慘——
自己好歹還有老院長予以呵護與教導,可變形者卻是人見人憎......就連本應該給予他關愛與保護的工作人員也是不想多看他一眼,反倒是有助紂為虐的嫌疑。
當然,這種酸楚感以及對變形者的同情、共情,很快便從姜潮的心頭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冷靜。
畢竟他才親眼目睹過被這傢伙殘害的、無辜之人的慘狀沒多久——
無論多麼慘痛的童年遭遇,都不應該是他將自身痛苦與不幸轉嫁給其他人的合理原因。
伴隨著探查進展的越發深入、劉念與變形者的潛意識契合度越來越高,姜潮等人也能夠在“看”到變形者某些重要的記憶片段之餘,越發清晰地感知到這傢伙隱藏於每一幀“畫面”之下的心情與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