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如果是我的話,肯定沒有蘇總這種格局。”
“蘇總這格局……感覺‘華逸資本’的崛起,是根本擋不住了啊!”
“‘華逸資本’已經算是國內目前一流梯隊的私募投資基金公司了吧?這還需要崛起嗎?在我看來,經歷過‘英國公投黑天鵝’事件之後的‘華逸資本’,已經是國內金融界的巨頭之一了。”
“不是聽說蘇總執掌的‘華逸承遠1號’主力基金產品,在‘英國公投黑天鵝’事件中,從英鎊匯率市場上,賺了超過200億華幣的利潤嗎?如果這傳言是真的……那‘華逸資本’真算得上是國內金融界當之無愧的巨頭了,畢竟我記得好像‘華逸承遠1號’主力基金產品,其基金產品的資金構成,全是蘇總的個人資金。”
“賺了200億可能有些誇張,但100億是絕對有的。”
“我覺得一點都不誇張,且極有可能還遠遠不止200億,就最近外網的資訊,‘華逸資本’收購‘福匯國際’的訊息,你們不知道嗎?要知道……‘福匯國際’這家全球知名做市商機構,其市場估值就已經在百億華幣以上了,而‘華逸資本’能夠在這麼短時間內,就完成了對於這家機構的收購,那就說明目前‘華逸資本’這家公司手裡,絕對遠遠不止100億規模的華幣現金。”
“難怪蘇總回到魔都後,對於之前幫助過自己的朋友,這麼大方。”
“這就不是大方不大方的問題,就是格局牛比。”
“‘華逸資本’這家機構,現在估計市場估值,不下300億價值了吧?”
“啥?300億價值?想什麼呢?單是其近期收購的‘福匯國際’這家機構,就不止300億了。”
“如果‘華逸資本’這家機構上市的話,估計現在的市場市值,已經突破千億規模了。”
“別說‘華逸資本’公司的資產,以及其儲備現金了,就說蘇總一個人,我覺得就值得1000億。”
“蘇總的價值,在我看來,可不止1000億。”
“只要給予時間,我相信未來蘇總在金融市場上,賺的錢絕對不止1000億。”
“可惜的是目前‘華逸資本’根本沒有任何發行新基金產品的訊息,唉……之前這家公司發行‘華逸遠征1號’基金產品的時候,沒有申購,真是後悔。”
“如果‘華逸資本’在國內的資管業務,也能像其它私募基金公司那樣,多發行幾支產品就好了。”
“如果敞開發行新基金產品的話,估計‘華逸資本’這家機構能瞬間把資管規模做到千億以上去吧?”
“小看了不是?2000億、3000億都是有可能的。”
“估計現在就咱們魔都,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把錢交給蘇總管理呢。”
“只要蘇總願意接受大家的投資,我覺得隨隨便便籌集個幾百億資金,應該完全沒有問題。”
“‘華逸遠征1號’基金產品的淨值,現在還在逆勢上揚吧?”
“豈止逆勢上揚,根據這個月初,‘華逸遠征1號’這支基金產品公佈的淨值來看,這支基金產品在今年指數持續暴跌超過25%的背景下,業績居然增長了超過200%,可謂是比當年的‘澤熙系’產品還要強。”
“‘澤熙系’產品,跟現在‘華逸系’產品,根本沒法比。”
“兩者的投資風格,也完全不一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