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要幫扶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袁譚對典韋道。
魚??魚?這不都是一個意思嗎?典韋頭頂問號亂冒。
“大媽,我會修紡織機的,你帶我進去看看,我給你修好了。”袁譚溫和的說著話。
啪~。
大媽死死抓住了袁譚的手,彷彿袁譚偷了她錢包一樣。
隨後袁譚就被拉進院子裡去了。
袁譚隨著孫大媽來到做工的屋子裡,就看到屋子中間有一個巨大的木架子紡織機。
多少根線?多少個栓子?典韋感到自己看多了眼暈。若是自己的話,別說修了,哪一根線應該在什麼位置都是不知道的。
“這個太簡單了。”但對於袁譚這位紡織學家來說,這種算是最簡單的紡織機了。
“大兄弟!”孫大媽更加激動的抓住了袁譚的手,看起來還是怕袁譚就這樣跑了。
袁譚對典韋道:“快去,進城裡買一套修機器的工具,嗯,再買一套新的紡織機!”
以自己現在的學術能力,只是維修的話,那就太屈才了,倒不如干脆改進一番,
如今的紡織機是六十根經線和六十躡,這些控制著經線的分組、上下開合,以便梭子來回穿織。
躡是踏具。
袁譚打算將其改成更加先進的十二躡。
這樣一改進,就會讓紡織工作變的更加簡單適用,而且生產效率也比原來的提高了五、六倍。
織出的布匹花紋變化更多。
袁譚不知道他這個舉動,將會徹底改革古代絲織工業,將這個紡織業整體水平提升個幾百年,併為華夏家庭手工業的大規模生產奠定了基礎。
典韋騎著馬進城去了。
而袁譚開始研究紡織機,少頃,就把孫大媽的紡織機給拆了。開始準備改造的零件,裝在新紡織機上改造。
孫大媽也沒說什麼,她還高興很,沒想到自己遇到大善人了,還給自己買新的紡織機,真是激動壞了。
好半天后,老大媽一拍腿,“看我這個老糊塗了,我趕緊去燒水,沏茶才對!”
又一會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