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難民是難民中比較重要的難民。
“百姓們,你們知道袁譚嗎?”袁尚在城上喊道。
“就是你們許多人口中的大救星,常山郡那次饑荒就是他救的。”
袁尚又解釋道。
難民們眼巴巴看著袁尚,不知這番話是個什麼意思。
“袁譚那裡有糧食,很多糧食,他願意拿出糧食來救濟你們,你們去他那裡吃飯吧……。”
袁尚滔滔不絕起來,順利的調動了百姓的‘積極性’。
“袁譚大人那裡有糧食!”
“還願意救濟我們!”
難民們激動起來,恨不得插上翅膀,現在就飛到遼東去。
“可是,這位大人,我們中許多人已經無法遠行了。”有許多難民依舊十分困難。
不過袁尚已經為他們安排好了一切,正色道:“百姓們有困難的話,我怎麼能視而不見呢?朝廷會派出馬車,拉你們去遼東。”
幾分鐘後。
整個鄴都郊外沸騰了。
幾十萬百姓傳頌著袁譚的美名,袁譚願意救他們的命,他們願意為袁譚付出一切。
城中百姓原本很恐慌外面的難民潮,但此刻聽到這個事情,紛紛伸出大拇指。
“大公子真是條漢子!”
“真英雄真豪傑,機智的丞相和他那兩個機智的兒子加起來,也不及大公子一根手指頭。”
百姓的眼睛自然是雪亮的,紛紛傳頌袁譚的威名。
幾十萬人的討論聲何其巨大。
袁丞相聽到後,便感到雖然成功甩鍋給了大兒子,怎麼心裡依舊高興不起來呢?
於是乎。
在機智的袁丞相以及他二個機智兒子的組織下,北方有史以來最大規定的遷徙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