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上午。
距離案發已經過去了,大概4天時間。
原本以為是個比較簡單的案子,案發之後只有部份人員過來加班,專案的材料也不得準。其實兩三天的時間差不多就能準備完畢。
但是昨天下午之後現勘刑警在現場又有了新的,發現整個刑警大隊又忙了起來了。
法醫那邊也折返回來對屍體進行進一步的解剖,還有要對屍體上的傷口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如果兇手不是王琴的話,那麼到底是誰現在來看很有可能是王琴的兒子。
王琴的兒子1米83比他的父親還要高一些。
所以如果王琴不是兇手,他的兒子才是兇手的話,王琴是什麼?死者臉上的刀痕的切入角度就不可能是王琴這個身高可以造成的。
死者身高1米76,而王琴的身高只有1米62。
以王琴的身高如果要劈開到死者的臉部,那麼它的刀口切入點應該是從下往上。
但是如果兇手是他兒子的話,對方1米83的身高比死者的身高要高出7厘米左右,那麼對方會刀劈砍的時候其刀口的切入點應該是從上往下。
這些細節實際上法醫透過對刀口形狀的判斷是能得出結論的。
當然針對傷口形狀的鑑定分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即便是法醫或者是經驗比較豐富的現場勘查情景,也很難以肉眼直接就觀察出這些傷痕的切入點。
陸川當時在案發現場也是看過屍體的,對屍體的傷痕也進行了一個觀察,但是以肉眼去觀察的話也沒有發現。
另外對方當時是癱坐在沙發上的,如果王琴當時突然動手,死者是坐在沙發上,那麼亡秦揮舞菜刀造成的傷口形狀的切入點也有可能是從上到下。
這個情況就是要根據現場的不同情況進行分析判斷,並不是說一成不變。
只不過現場的情況是當時根據王靜所說,她從廚房拿出菜刀的時候,她的丈夫是站起來的。
當時兩個人還在爭吵過程當中她的丈夫說有本事你就砍我,我看你有沒有本事砍我。
結果王琴揮舞著菜刀就砍了下去。
整個案件的偵辦工作從頭再來,以前的一些結論全部推翻。
雖然十一臨時被叫過來加班,但是大家都沒有怨言,因為這個案子表面上看上去簡單,但實際上所有人都嚇出了一身冷汗。
原本以為這是一個簡單的殺人案,兇手都已經在現場報案了,案子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夫妻兩個因為感情問題長期糾紛正常。現在很多家庭來說都是很正常的。
而這次因為情緒過於激動,妻子拿菜刀砍死了自己的丈夫之後就趕緊打電話報警。
而且案發現場也是比較簡單的,鄰居的證詞也都能證明對方長期夫妻關係不好。
可是誰能想到有可能王瑾並不是兇手,她只是替罪羊呢?
案發單元樓。
“他們家兒子學習特別好,從小就學習好我們這一棟樓裡邊住的都是認識很多年了,也沒幾個人把房子賣掉,原來都是一個單位的,後來下崗之後給的安置房。”
王琴所居住的這棟樓是他的單位給。所有職工的一個安置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