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川離開解剖室的時候已經是凌晨三點多鐘。
雖然時間已經很晚,但是整個刑偵支隊還是燈火通明,大家依然在忙碌著,尤其是宋明光和王松兩組的支撐人員,手上的工作非常多。
王松這邊排查的人員範圍又擴大了,交叉篩選的任務更重,所有人員都在忙碌著,沒有一刻能休息。
宋明光那邊的情況稍微要好一些,已經聚焦到的兩個人身上,目前正在開展相關的調查。
宋明光的辦案風格很穩重,一般情況下如果發現了有嫌疑的,或者說是納入了視線範圍內的可疑人員,他這邊事先都要對對方進行一個摸底調查,並不會冒然前去調查尋訪。
陸川這邊也不能夠休息。
從案發現場帶回來的那枚殘破指紋,陸川這邊還沒有進行鑑定分析。
另外陸川還要對現場的一些細節進行復原和計算。
雖然現場沒有發現犯罪嫌疑人的足跡,但是相關犯罪嫌疑人的特徵,陸川透過其他的一些方式還是進行了一個大概的推斷。
微量物證分析那邊雖然在繼續,但是今天晚上肯定是出不了結果,最快也要到明天下午了。
案件在推進,所有人都在忙碌著。
辦公室裡李東林拿著卷宗,桌面上鋪滿了資料。
作為重案組組長李東林,往往不需要實際參與到案件的具體工作當中。
但是重案組每一個偵破案件的方向都是最終由他排版才能確定的。
所以哪一個方向投入更多的精力,哪一個方向作為案件偵破的要點,對於李東林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考驗。
尤其是在重案組剛剛開始介入案件,並沒有形成有效線索的時候,對於李東林來說,做出任何一個判斷都是非常艱難的。
這也是李東林為什麼特別重視陸川那邊的線索。
因為現勘刑警,給出的就是技術引數,而不是邏輯推理。
相比較宋明光和王松兩個人,從案件的蛛絲馬跡中進行推理而言,陸川那邊是實打實的,透過現場的一些情況給出一些建議。
而且李東林本來就是指紋崗的現勘刑警出身,所以他也更加相信和篤定關於案發現場能夠帶給案件偵破線索的指向性。
“心臟?手指!”
被害人的左手無名指被斷掉,而且在現場沒有發現在灶坑裡的灰燼裡面也沒有發現骨頭的殘留物也就是說兇手應該是把這節手指帶走了。
可是兇手為什麼要這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