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其他幾人有沒有可能去五號屍體開的包子鋪吃包子?
再比如這幾人有沒有可能光顧一號曾經工作的按摩店?
或者去四號的地攤修理腳踏車?
再或者成做過三號的計程車,時間過去這麼久,誰也說不準。
當然,這幾個人有沒有空間交接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以前很多多人死亡的殺人案件,都能透過被害人之間的關係,鎖定他們共同的聯絡人,從而偵破案件。
說不重要,這就要具體案件,具體分析。
就比如現在的案子,五具屍體生前從事的都是和人基礎較多的工作,那麼兇手完全有可能和僅僅和對方一個人熟悉。
“我有個想法……”
王松彙報完基本情況,說了一個案例。
“十二年前,我們局辦過一個案子,兇手啥了三個人,都埋在自己家房子的後院裡。”
“他和被殺的三個人其實都不是特別熟悉,之間也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就是因為一些臨時的口角衝突,一時激動,就把人給殺了。”
“現在這個案子……我想是不是也有類似的這種可能?”
“兇手殺人其實並非出於某種動機特別強烈的目的,只是恰逢其會,或者說是刺激到了死者的某個應激反應點上?”
王松的這個想法……
李東林是比較贊同的,不能說肯定是這種情況,但是現在看是有這種可能的。
“陸川,你那有沒有什麼發現?”
陸川這幾天協助,或者說主導了幾具屍體的鑑定分析工作,尤其是屍體的屍源、身份確定做出了巨大貢獻。
可以說,現在大家有這麼多猜想的可能,有現場走訪調查的基本方向,最根本原因就是屍體身份的確定。
三五天下來,陸川做的也不僅僅是這些,他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工作。
微量物證分析。
“五個箱子,我全部進行了微量物證採集,今天早上,海州市那邊剛剛把分析結果穿過來。”
天州市這邊雖然有較為先進的刑偵裝置,但那是對比其他市局刑偵支隊。
僅僅從硬體條件這個角度來講,海州市刑偵支隊現在吊打所有市局,保護省會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