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正常工作來說,陸川這個級別是接觸不到省廳那個層面的。
好就好在,這幾年刑偵上大力推進智慧化系統辦公。
直接好處是,全省的指紋比對系統可以聯網。
除此之外,也有一個附加的雞肋功能。
省廳那邊搞了一個技術支撐小組,線上的。
理論上來說,基層單位遇到技術困難,可以透過這個線上小組進行請教,尋求支援。
當然,這是理論上的,現實是,技術小組人員有限,下邊的問題又太多,所以要排隊。
時間上等不及的……
那就自己想辦法。
陸川是第一次用這個系統,不知道能不能排上號。
其實也無所謂,王長江那邊已經在逐級走申請,請省廳那邊幫忙做骸骨鑑定分析。
即便他這邊沒有排上隊,也不耽誤破案。
而且,和指紋鑑定分析不同,涉及到骸骨鑑定分析的案子數量不多,資源相對比較寬鬆。
人骨熬湯第二天早上。
李長庚是公安大學的法醫學博士生,臨近畢業一年時間,都在省廳這邊實習。
和一般的博士生不同,李長庚本科畢業後參加過工作。
一段時間後,才考了研究生,並且一直攻讀到了博士。
如果不出什麼意外,博士畢業後,李長庚就能留任省廳,而且是在地位較高的技術鑑定中心。
達到絕大多數刑警一輩子都達不到的事業高點。
開啟電腦,李長庚照例瀏覽辦公系統中的平臺資訊。
這個專案是省廳技術鑑定中心支撐下轄刑偵支隊的重要交流平臺。
李長庚現在的工作就是負責平臺資訊的篩查和上報。
已經負責篩查平臺資訊將近半年時間的李長庚,對下邊報上來的資訊,實際上是有些鄙視的。
無他,沒有新花樣。
十條資訊裡,九條都是指紋比對分析的請求。
剩下的一個,十有八九是足跡分析。
用他上司的話說,就是基層刑偵支隊,只要碰到搞不定的指紋,一定會透過平臺上報省廳。
可是,省廳技術鑑定中心的指紋鑑定分析專業,也就兩三個人。
省廳掛號的大案要案的指紋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和精力管下邊的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