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施里正都說了,後山腳隨便蓋,想怎麼蓋就怎麼蓋,想蓋多少就蓋多少,那就成了,如果不尊重一下這位里正大人,能對得起他這番好意嗎?
七嬸孃房後就是後山腳了,嚴格意義上講,整個苧蘿村就坐落在連綿不絕的苧蘿山麓。
所以,就從七嬸孃房屋後面開始建房吧。
天剛矇矇亮,參與賭約的幾個人已經聚集在這裡,也不多言,伸手就開始搬運土坯的,搬運土坯,和泥草的和泥草,十幾個人配合的很默契,好像好久前就是這樣配合建房的。
這樣的熟練度和默契感,讓葉墨很是吃驚。
看來,現代人或古代人,唯一都不缺少的,就是智慧。
二十餘人的房屋,絕不是三間房能比擬的,這些土坯就不夠了,二十餘個婦女啥也不說,就開始和泥打土坯。
小孩子貪玩,但這回玩的有理,小手不大,雙手捧住枯草,就往泥堆裡扔,一雙小腿緊叨蹬,一趟趟的還會跑,也不嫌累,還用稚嫩的聲音,笑出來。
笑得歡快無比。
挖好溝槽,山裡的石頭不要錢,只需要大小均勻即可,活上草泥,兩天地基建好,麻繩一頭吊著塊石頭,用來查詢水平後,上土坯,預留門視窗位置,一天時間牆體成型。
第二天,來的人就更多了,大部人都是村西的人,參與打土坯的人手就用不到婦女了,婦女們很自覺很主動擔負起後勤補給工作。
施紫衣對於這個主管事新身份很不習慣,緊張的手足無措,七嬸孃看在眼裡,趕緊上前幫襯她,並悄悄告訴她管人的小技巧。
有了七嬸孃的幫襯和指點,施紫衣很明顯鬆了口氣,漸漸上了手,與婦人們也熟絡了起來。
上橫樑,起衍板,乾草結成的墊子,厚厚鋪了一層,最後上加了乾草樹皮泥土,均勻抹平,四天過去。
村裡所有能幫上忙的閒人,都過來了,家裡本來不多的米糧,都拿來了,一天不但可以吃上乾飯,還吃上了三頓。
多好的人啊,多麼淳樸善良啊,葉墨由衷感嘆和感謝,心裡一熱,眼角就要溼潤。
這都是恩情啊,一定要善待這些村民,一定要給予他們更好的生活,不再讓他們受到貧苦的折磨。
上好門窗,內外牆體同時進行和泥抹平,五天剛剛過去。
四月初南方的天氣,足夠讓不是太厚的泥層晾曬成半乾。
第七天的頭上,新建成的房子,已經有炊煙裊裊升起。
所有參與建房的村民,看著被朝陽染紅的炊煙,滿臉的自豪,眼睛裡的葉墨,想著那日施里正說過的話,彷彿真的相信了他就是謫仙。
施里正回來了,看著新建成的房子,滿臉微笑,耽擱了七日一年一度的“發秧節”因施里正回來,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