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道的指揮使嘆氣道:“在這個朝廷裡,要想升官發財,要麼投靠胡惟庸那個奸臣,要麼就朝中有人。
想單純靠努力和功績去升官?簡直就是痴人說夢,人一輩子都不一定能碰到那種機遇。
所以,自從胡惟庸擔任中書省丞相以來,拉攏了不少人。”
這位老道的指揮使所說,很顯然,哪怕是這些身經百戰的將領們,其實心中也早就已經對胡惟庸有所不滿。
古往今來,封建王朝政治鬥爭的根源主要是什麼?
根源在於朝堂之上的權力架構!
是皇權與相權的爭鬥!
這種中書省制度確實存在弊端,丞相權力過大,難免與皇權產生衝突,歷史上的教訓屢見不鮮。
他曾多次與朱元璋探討過內閣制度,那是一種更為分散權力、加強皇權的架構。
朱元璋對此頗有興趣,一直在暗中籌謀,只是尚未找到合適的時機推行。
“若內閣制度能早日實施,或許能避免今日之禍。”
江臨心中暗歎,但隨即又振作精神,現在不是沉思制度改革的時候,當務之急是平息眼前的叛亂,穩住大局。
江臨想擒賊先擒王,直接兩槍把周揚和劉能擊斃,但是AK47有點超出射程了
若是快遞能多給他郵寄一些一些現代武器,或許就能以最小的代價結束這場戰鬥。
但現實沒有如果,他得拖延時間,為林嶽的突襲創造機會。
“周揚、劉能,你二人身為大明將領,卻甘心為胡惟庸那奸賊所用,搭上九族性命,值得嗎?”
江臨高聲質問,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周揚聞言,冷笑一聲:“哼,你這乳臭未乾的小子,懂什麼朝廷大事?
不過是個靠女人上位的軟飯男罷了!”
劉能也附和道:“就是,你以為你是誰?能懂我們心中的大義?
我們這是在為大明除害,剷除奸佞!”
江臨面色一沉,語氣冰冷:“大義?
你們所謂的大義,就是背叛陛下,背叛大明?真是可笑至極!
你們可知,你們的行為,將給多少家庭帶來災難?將讓多少無辜之人喪命?”
周揚不屑道:“少拿這些大義來壓我們,我們只知道,跟著胡丞相,才有前途!
就你這個乳臭未乾的臭小子,能懂得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