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能指望一群來自世界之外的種族對於神華大陸本土的神祇有什麼天然的嚮往。
所以從根源上,神華大陸的種族們理應是擁有信仰神祇的自由和不信仰神祇的自由,也能自由信仰任何一位神祇才對。
凱爾願將這種信仰稱之為“薛定諤的信仰”,本質上就是選擇一個相對於自己更有利的神祇來信仰,從而互惠互利。
且由於神祇們的信仰來源恆定,為了讓自身更加接近於概念本身,神祇們以及麾下的信徒的做法,必然會更加傾向於概念自身……
至少神祇們和祂們的信眾們是這樣說的。
這個前提,才是神祇們能夠在大陸上瘋狂收割信仰的原因。
因為比起風格迥異的人和事,神祇們本身的特性,是與祂們的教義死死結合在一起的。
代表正義的洛山達就理應為了貫徹正義,至死方休,哪怕從短期來看,某些行為是不正義的,但從長期來看,這個行為一定代表著正義。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信仰有毒,神祇們從信仰中獲取力量和反饋力量,但也不可避免的成為了信仰的形狀。
這就是正神教會們能夠在大陸上暢通無阻的原因。
因為所有人都習以為常的將神祇們行動的底層邏輯簡單的理解成了那幾個標誌性的“標籤”。
那麼,只要篩選出的標籤是正向的,那麼篩選出來的神就是正向的,祂麾下的教會也會朝著正向走,甚至可以透過這些教會,來影響到自己國度中的人。
推崇晨曦之主教會,那就是推崇正義、光、秩序與契約。
推崇文學與知識之神教會,那就是推崇知識與文化。
推崇自然之神教會,那就是推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推崇愛與善變之神教會,那就是推崇浪漫、大愛與不可捉摸。
……
可如果一個更多像是個“標籤”的神祇,成為了“判斷標準靈活”的人,那以前各國對於神祇與教會的態度,可就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過於“自由”的神祇,一般就朝著邪神的方向一路狂奔了。
這才是第二種可能性的可怕之處。
克蘭深刻的意識到了凱爾話語中隱藏的機鋒。
如果這種假設成立,那麼凱爾的言行,就是在直接質疑神聖布里尼亞的那群正神們“位置不正”,這可是在直接給神祇們扣帽子啊!
但,如果神祇本身都無法代表自身的教義與發展的理念,那麼……
有那麼一瞬間,克蘭的心中忽然閃過了對於神祇們本身存在價值的否認。
是的,既然你都已經不能代表我的觀點了,沒有辦法向世人證明我的理念與你們教會的理念一致了,那麼你們對於我來說還有多少存在價值呢?
這可還真是個未知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