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玄珠出頂門,意動則劍動,一念千里之外取人首級,一擊可分山川。此為劍中偃月神術!
這般道劍,好似一張大餅,聽得薛振鍔心馳神往。還好他尚且記得劉師兄曾說過,這般道劍好似早已失傳。
“師父,劉師兄曾說,此般偃月神術好似早已失傳?”
袁德瓊嘆息道:“也非失傳,修行法門一直存留。不過凝金煞,以元陽神火化金煞之炁為劍,以意驅之,則無往不利。奈何此等偃月神術,非合道修為不得修成……可宋元至今,又有幾人修成合道之境?”
還是那句話,天地有變。靈機有,但糅雜魔炁,修行之人修行起來須得分心二用,一個不查便會被魔炁侵襲,輕則損了根基、修為,重者徑直侵染成魔修,從此性情大變,嗜血如命!
薛振鍔感嘆之中,心中納罕,師父怎地提起偃月神術?
袁德瓊此時言道:“振鍔,為師讓你觀量此圖,只是要告知你,我真武縱然符咒之術不顯,可單憑術劍,也能與三山符籙一較短長。振鍔天資卓絕,若有一日修至合道,煉成此等偃月神術,任爾萬般術法,我自一劍斬之……哪裡用得著豔羨別派傳承?”
師父這是怕自己嫌真武廟小,轉投別派啊。薛振鍔趕緊恭敬稽首:“弟子知曉了。”
“此圖便留在房中,振鍔日常觀摩,說不得有旁的收穫。取了寶劍,隨為師出來。”
薛振鍔領命,摘下寒月劍,跟著袁德瓊進得院中。
真武太乙玄門劍,除去起、收二式,總計七十二路劍法。此劍法放在江湖上也算得上是上乘劍法,而在紫霄宮中,卻是真修入門丹劍之術。
袁德瓊手持一口青鋒劍,一招一式演示起來。但見行如蛟龍出水,靜若靈貓捕鼠,運動之中,手分陰陽,身藏八卦,步踏九宮,內合其氣,外合其形。
真真是翻天驚鳥飛,滾地不沾塵。劍出恍如清風不見劍,萬般變化,只見劍光不見人。
有歌訣為證:青龍出海勢難擋,撥雲見日定乾坤;犀牛望月顯靈機,白猿攀枝藏奧妙。
一套太乙玄門劍演示過後,袁德瓊氣不長出面不改色。言說此劍法要點,隨即緩慢行招,先行教了薛振鍔青龍出海、撥雲見日、恨福來遲、紫燕穿林四招。
又略略點撥一番,待薛振鍔學的似模似樣,這才讓其獨自習練,袁德瓊則提劍回了後山。
這倒不是袁德瓊不負責,實則每日抽出兩個時辰指點弟子,於真修而言已是頗為難得。畢竟,人家師父也要自己修行。總不能為了教導弟子,乾脆擱置自身修行罷?
後山真修三十餘,如今薛振鍔不過認得其中半數,剩下一半則只知其名,對不上其形。
這日起,薛振鍔收攝心神,一門心思鍛體修行。月餘光景,倒是將太乙玄門劍學了個囫圇,內中劍意卻不甚了了。
劉師兄面壁一旬,到底露了面。思明己過,劉師兄又成了往常的謙和君子。只是每隔三、五日,劉師兄一準消失半日,許是去了那煙霞峰與李玉蓉相會。
薛振鍔去了幾趟竹林,只碰到殷素卿兩次。每次這位皇室俠女都會大吐苦水,言說師父德玉頗為嚴苛,每日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一雙白玉小手,掌心生生磨出了一層繭子。
許是年歲漸長之故,殷素卿言辭之中豪爽如故,卻多了幾分女兒家的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