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蓮……”
她含糊不清:“陛下,我好睏了……”
其實並不是瞌睡,而是害怕——她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樣的心情。
他的聲音溫柔得出奇:“我都忘了,你不能熬夜……妙蓮,好好休息吧,等睡醒了再說……”
她真的躺在他伸出的手臂上,很快就發出了熟睡的均勻的呼吸之聲。
他也很快閉上了眼睛,迷糊之際還在想,只要這件事情解決了,一切就徹底改變了。
第二日,後宮上下掀起了軒然大波。
妃嬪們聚集在一起,三三兩兩,小心密謀,不知是福是禍,只一個個覺得可怕的事情發生了:天啦,陛下要把自己等人趕到什麼地方去?
縱然封地華麗而富貴,又自由自在,可是,這一輩子哪裡還能見到皇帝一面?
最先反彈的,還是外臣。
此詔一出,內閣譁然。
那些跟隨拓跋宏多年的大臣們也不敢相信:古往今來,從無此先例。陛下,這到底是要幹什麼?所以,當日退朝之後,大家便聯名要求見皇帝。
咸陽王混在一干大臣裡,他比任何人都來得震動,可是,對於皇兄的性子,他比任何人都瞭解。一旦他真的下了決心,別說幾十名大臣請願,就算天下人都聯名,那也是無濟於事的。
所幸拓跋宏和顏悅色地召見了眾人,君臣之間並無對抗的痕跡。
首先跪下去的是世襲的王爺東陽王。他是昔日老王爺拓跋丕的長子,也已經五十出頭了。拓跋丕歷經三朝,活到80歲才死,當年是馮太后麾下最信任的鮮卑大臣之一,每每賞賜李衝等人時,他都是一併算在內的心腹股肱。他雖然已經去世多年,但拓跋宏對他的長子也是另眼相看的。
東陽王看看四周的目光,知道眾人心思和自己相同,就直言不諱:“陛下,何以突然決定要解散後宮?”
拓跋宏也環顧四周,當看到所有人的目光都充滿了疑慮時,他笑著站起來:“朕在詔書裡不是說得很明白麼?”
東陽王大著膽子:“臣等認為詔書內容不合理,壓著沒發下去。”
東陽王等人幾乎相當於內閣宰相的地位,皇帝的詔書很少直接頒佈,一般是先下發給他們,再頒佈下去。理論上,如果大臣覺得皇帝的奏摺有非常大的錯誤的話,可以留起來不發。但是,這種可能非常小,基本上不存在隨意駁斥皇帝詔書的問題。
但這一次,他們也是第一次使用了拒絕的權利。
拓跋宏就像早已料到了似的,他居然也沒動怒,反問道:“那麼,東陽王覺得有何問題?這不過是朕的家事而已,難道還需要拿到朝堂上去討論?”
“皇帝無家事,後宮半壁江山,陛下的家事也是臣等的國事。”
這話說得已經很不客氣了,幾乎超越君臣之間的界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