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永熙元年七月,在經歷了歷時一個多月的永熙之論後,由吏部起草,丞相,天子雙重蓋印的永熙新政正式在大奉頒佈。
新政各項條款律令加起來共計兩千三百字,共分三項,第一項吏治革新,大體內容不過就是朝堂上的那些措施,不過為了權衡這些老臣,還是做了不少的讓步。
第二項革新經濟,這一項革新是寧楓提出的,削減朝廷財政支出,增強地方財政,加強中央對地方財政的干涉,減少賦稅,增強百姓收入,削減農業稅收,增強商業稅收。
重農抑商是大奉千百年來不變的宗旨,農業是立國之本,而這項措施的頒佈將矛頭直指江南一帶的富商,為此,還在經南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第三項便是由魏正醇親自起草並且負責實施的民生百計,關於惠民利民的政策列舉了足足一百零三條,因此被稱民生百計。
從百姓衣食住行到未來婚喪嫁娶,事無鉅細,全部列舉其上,包括春耕減稅,宵禁限時,耕種補貼,婚喪補助,家中有軍戶者按參軍時限按照三比一減稅,參軍三年者,可免一年賦稅。
同時獎勵耕織,由地方官府通緝,凡地方耕織名列前茅者,可在當地官府領取一定獎勵,這個獎勵從數額上來看,還不是少數。
新政剛剛施行,就在大奉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有質疑的,有支援的,有不理解的,甚至還有直言反對的。
因為永熙新政的頒佈,魏正醇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被加封為大奉少師,這個少師雖說只是一個虛名,並無實權。
但對於魏正醇來說,二十多歲就能擔任少師之名,對他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能力的認可呢。
初夏風起,魏正醇和一眾護衛走在殷都街頭,新政頒佈一個月了,魏正醇也很想看看下面百姓對新政的看法,政治改革的根本是為了穩定大奉的統治,而只要百姓穩了大奉才能穩。
不過來到城門口視察的魏正醇發現新政實施的效果並不明顯,自己新政規定的清清楚楚商戶擺攤之時早晚各延長一個時辰,可是當他來視察的時候發現這些商戶還是和之前一樣,在午時過後就動身離去。
而新政上規定商人離市的時間明明是白天未時,夜間戌時,這一個時辰看似不多,可是對這些商戶來說能多擺一會就能多一會的收入,如此好的政策擺在這裡,為何還要按舊制來呢?
一時間不得其解的魏正醇來到殷都都護府,見到了殷都府衙張心侃,張心侃看著面前這位身著紅冠鶴袍的少師大人,是趕緊低頭行禮,恭敬的不能再恭敬。
魏正醇走進府衙,坐在這個昔日裡殷都府衙才有資格坐的光明正大牌匾下的寶座上,沉聲道:“張大人,本官今日前來不為他事,就是想問問你關於新政的情況,新政頒佈最先受益的自然是皇城根的百姓。
你作為天子聖城的父母官對於新政實施一個月來的表現作何評價?當然了,你不需要特意迎合與我,本官只是想知道最真實的情況。”
張心侃嚥了一口唾沫,尷尬的抬手道,“承蒙少師大人關心,新政實施後,下官就帶著府中衙役四處宣傳,張貼告示,派人走街串巷的朗誦,就是希望百姓能明白朝堂的一片苦心,新政實施一個月來,還是取得了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