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咱們楚王熊午良不是一個好脾氣的人。
誰要是以為他是個寬宏大度的人,那可真是大錯特錯了!
恰恰相反——當年他還是‘曲陽君’的時候,睚眥必報的惡名就已經傳遍郢都了。
話說周人那篇檄文寫得洋洋灑灑文采斐然,其中對熊午良本人包括楚國曆代先君的羞辱,簡直令人髮指——完全就是一篇撕破臉的街罵了。
其中對楚人‘南蠻’的鄙夷之情,更是躍出紙面。
咱們熊午良文化程度不高……對於周王室那些筆桿子陰損的引經據典,其實看不太懂……但不妨礙他知道里面肯定罵得很髒!
咳!
曾經臭罵過熊午良的人,就沒一個能有好下場的!
周王室憑什麼例外?
若周人還是曾經那個震怖天下、威風八面的天子,熊午良說不定還能忍忍……奶奶滴,你一個弱雞,還敢臭罵我們楚國?
真以為你是天子,勞資就不滅了你是吧?
……
公元前294年夏秋之交,楚王熊良在第一次北伐戰爭中取勝(奪取半個齊國)之後,馬不停蹄地發動了第二次北伐。
這一次,楚軍的兵鋒直指周天子王畿!洛陽!
顯然,這是一次政治意義遠大於經濟或者軍事意義的戰爭——在幾百年王室衰微的過程中,周人的直轄領土日漸萎縮,只剩一片孤城【洛陽】了。
地勢雖然還算平整,田地也算適宜耕種……但就這一片孤城,充其量也就不到一百里的土地而已——其實沒什麼經濟價值可言。
至於所處的地理位置,雖然位於中原的中心區域,但其軍事價值對於楚國來說也就是雞肋而已——有沒有都行。
楚國想要攻秦,可以走【丹陽武關】的老路,可以走【隴西】的新路……攻齊,可以走【穆陵關】。
至於魏、韓,都和楚國有大片大片的接壤。
再北邊的趙、燕兩國,在楚國奪下了衛國故地之後,現在也和楚國接壤了……因此,周王室的這一小片土地,並不能給楚國帶來太多的軍事價值。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楚國伐周的政治意義顯然是極大的!
在歷史上,諸侯國或許也有蔑視王室、甚至和‘王師’交兵的舉動。
但是像熊午良這樣傾兵而出,明擺著打出了‘滅周’的旗號……還真是第一次!
可想而知,天下人都驚掉了下巴!
“都知道當代楚王睚眥必報……教訓一下週王室,肯定是免不了的。”有人震驚地說道:“但沒想到啊……”
“楚王竟有如此氣魄!打出了滅周的旗號!”
“那畢竟是天子啊……”
“曾經的天下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