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衛國這麼一個軍力弱、地盤小、土地還算肥沃的國家,居然國祚如此長久——直到秦始皇鯨吞六國之後,還延續著社稷香火,最終亡於秦二世之手。
按理來說,這樣的小國就是大國眼裡的一塊肥肉。
早就該被吃幹抹淨了才對!
細數衛國能苟活這麼久的原因,第一點,就是善於站隊!
遙想當年,在公元前696年左右,衛國內亂,時任衛國君主的衛惠公被趕下臺,而彼時齊國這邊正值齊襄公在位——其實齊襄公這哥們兒極其抽象,為了和自己妹妹亂搞骨科,派一個叫彭生的,把妹夫兼盟國君主魯桓公刺殺了,然後又把彭生殺了向魯國交待……諸如此類。
但是君主私德有缺,卻不妨礙齊國國力強盛。
齊襄公聽說衛國打仗,於是不安分的心開始躁動——立刻出手相助,重新扶植了衛惠公上臺。
於是衛國就理所當然地成了齊國的附庸國。
在後來的很多年裡,齊國都算是強國——衛國就在這個大國的羽翼下狗仗人勢。
再到後來,晉國公子重耳出逃流亡各國,來到衛國的時候,被衛文公‘無禮乃極’地對待了——按理說,重耳漂泊四方,一路上受到的白眼和冷遇恐怕不少,估計自己也該習慣了才是。
而且重耳身為後來的春秋五霸之一,胸襟和氣度也都挺敞亮的。
但是,重耳直到很多年後,對衛國的無禮仍然是耿耿於懷——也不知衛國當年到底是有多無禮……
史書上沒細寫,著實可惜。
晉國稱霸之後,重耳下令出兵攻伐衛國——如今齊國也保不住衛國了,只能眼睜睜看著衛國被中原霸主打得落花流水,連國君都被打跑了。
於是衛國秉承著‘打不過就加入’的原則,又成了晉國的附庸。
後來晉國強大了很多年,確實將衛國這個小弟保護得蠻好。
等到晉國滅了之後,魏國囚殺衛懷君,繼任衛君是魏國的女婿——於是衛國又理所應當地成了魏國的附庸。
在真實歷史上,秦國強大起來之後,衛國又跟秦國眉來眼去。
於是秦始皇滅了六國,獨獨留下衛國沒有滅,讓自家這個附庸延續香火。
直到胡亥這個連自己親兄弟姐妹都不認的奇葩來了——連親兄弟都不認,更不會管‘衛國是秦國附庸’這樣的歷史情誼咯。
估計胡亥覺得:自己想要和父親嬴政比肩,也總得有個軍事上的成績才對。
偏偏天下各國都被親爹滅了,拔劍四顧心茫然,於是只能拿小弟衛國開刀。
衛國就這麼悲催地滅於秦二世這個沙比之手。
這,便是衛國的前世今生……說來也挺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