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員老將求戰心切,滿屋的人都面帶笑容。
熊午良從躺椅上探出半個身子來,兩員老將立刻往上湊了半步,溫順地微微低頭,讓前者輕輕拍了拍他倆的肩膀。
芍虎:“願為大王效死!”
熊午良微微一笑:“芍虎啊,只要為大楚立功,寡人絕不吝惜賞賜。”
“別說是搏個封君,就算要個侯爵,寡人也捨得給!”
芍虎撓了撓胸毛,憨厚一笑。
熊午良又看向格速宜,悠然道:“只要你的部族永遠忠於大楚,寡人不介意分給你最大的草場。”
格速宜精神大振,賭咒發誓道:“若敢對主人有半點二心,教我死後不得入長生天!”
熊午良笑了笑,沒再說話。
一個人的忠心,總歸是靠不住的——唯有利益,才能實現長久的效忠。
就算格速宜對熊午良的忠心天日可鑑……但,誰又能保證等到這廝百年之後,他部族的後人們也會對楚國永遠忠誠呢?
所以,要透過實實在在的利益,將草原的諸多部族與楚國牢牢繫結在一起。
這樣才是長久之計!
譬如現在的‘邊境通商’,就是大楚和草原部族雙贏的體現。
在以後,楚國還會和這些草原部族們維持更多的聯絡,逐漸擴大共同利益,最終實現楚國和草原部族們共存互惠——彼時的草原部族不但不會成為中原的憂患,甚至還會為了楚國的利益拼死效忠。
熊午良從來不覺得北方遊牧民族是大楚的大患。
實在不行,還可以逼著曲陽書院趕緊攀科技樹,什麼材料學、化學、冶金……現在的曲陽書院都在研究了。
話說戰國之世的這些學者,是真的沒有摸魚的心。
書院內院裡的那幫變態們,整日整夜惦記的就是要如何留名青史……為了某一個課題的攻關,簡直是不眠不休——生怕被別的學者搶了先。
一兩百年之內把重機槍搞出來,我倒要看看匈奴人是能征善戰還是能歌善舞!
言歸正傳——芍虎瞪著銅鈴那麼大的眼睛,興奮道:“大王,打齊國還是打秦國?”
熊午良收回思緒,聽了芍虎的話,不禁微微一笑:“你覺得呢?”
芍虎撓了撓胸毛,思忖片刻,然後說道:“打秦國!”
熊午良:“詳細說說。”
芍虎:“齊國國力日漸強盛,國民對我大楚有深刻的恨意……打齊國,怕是不好打。”
“反觀秦國——舉國上下找不出像樣的可戰之兵,而且內政方面因為兩派的內鬥,十分混亂。”
“秦國的平民們也心向大楚——我聽洪石頭說,經常有整村整村的秦人嘗試著偷渡來我隴西地界——有了隴西、義渠的例子,那些秦人必定不會抵抗得很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