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622 五溪蠻 (1 / 3)

所謂‘精夫’,即為蠻人之首領也。

按照《後漢書·南蠻傳》裡面的說法:‘名渠帥曰精夫’,明代的王志堅在《表異錄·邑里》中也提到過‘西南夷蠻名渠帥曰精夫……’

這精夫,只是嶺南諸蠻對於酋長的一個統稱,偶爾也能作為蠻人之間的尊稱來使用。

在場的數十個蠻人首領,在各自的部族中,都是‘精夫’。

但是到了腳下這個部族裡,面對公認實力最強的相里疾……那麼他們就都不是精夫了,只有相里疾才是那個‘精夫’。

而嶺南諸蠻的歷史也可謂源遠流長——在真實歷史上,百越部落從所處地理位置、信仰和血緣等方面,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類別。

即為‘東越’部落、‘閩越’部落、‘南越’部落、‘西甌’部落、‘雒越’部落也。

在漢代,他們有一個統一的名稱——

‘五溪蠻’!

話說秦統一六國之後,集七國之力,發兵五十萬南征百越。第一次遠征歷時五年,以屠雎為主將。為了針對百越部族居處分散的特點,屠雎採用‘多路進兵’的戰術,分五路進發,如果遇到大規模抵抗再合兵一處圍殲。

此刻的秦國,橫掃宇內,自有一番‘大秦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狂妄。

六國的百萬大軍,已經化為齏粉——區區嶺南,何足道哉?

屠雎在戰前,已經充分考慮了糧草和環境等問題,但真到了嶺南之後,發現戰場環境的惡劣和蠻人的強大實力,竟還是遠遠超出了秦人的想象!

秦國的五路大軍,擁有壓倒性的兵力優勢,但仍然步步受挫、損兵折將。

蠻人不惜遁入山林,與野獸為伍,也拒不投降。

即便是被屠雎短暫佔領的地區,也陷入了慘烈的‘治安戰’。

最後在公元前218年左右,屠雎的大軍長驅進入今天的桂林一帶,遭到了蠻人的偷襲。

蠻人透過包抄、襲擊後方、夜襲等等叢林游擊戰方式,一戰大破秦軍——秦將屠雎戰死,秦人據說‘傷亡數十萬’。

秦始皇的性子大家都清楚……肯定是咽不下這口氣的。

公元前214年,秦國再次派出海量援軍,由任囂和趙佗為帥,經過一番苦戰,再加上‘步步為營、不斷移民’的保守策略,這才終於征服了‘南越’部落和‘西甌’部落,也就是今天的兩廣地區。

秦國在此處設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

後來,趙佗又在公元前210年發動了第三輪攻勢,這一次以撫民為主——至此,秦國前後用了近十年的時間,東至海南,南至今越南中部,終於歸於大秦帝國的版圖。

其中付出的慘烈代價,令人唏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