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洛神賦的時候,曹丕給曹植封了一個鄄城王。
曹植在從洛陽到新封地的路上,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洛神賦》。
按照曹植本人的解釋,他是【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
當夢心之能看懂《洛神賦》之後,就對這個開頭,產生了很多的懷疑。
正常人,遇到一件鐘情的姑娘,怎麼愛,怎麼表達都很正常。
為什麼非要扯上楚襄王和宋玉講自己夢境。
愛情,原本是最不好類比。
我愛你,就像隔壁老王愛他的老婆。
我愛你,就像梁山伯愛祝英臺。
我愛你,就像李隆基愛楊玉環。
……
不管怎麼類比,都會讓人覺得怪怪的。
畢竟,流傳下來的愛情故事,多半都是悲劇。
哪怕是牛郎和織女,那也是常年的“兩地”分居。
畢竟,愛情,原本應該是獨一無二的。
尤其是一見鍾情這種事情。
如果有人和你說,【我對你一見鍾情,就像楚襄王夢見了宓妃】,想必聽的人,並不會覺得快樂。
這麼寫的人,也不太有一見鍾情,那種內心充盈,急切想要表達的感覺。
可是,如果不是愛到極致,又怎麼能寫出那麼華麗的詞句。
上下五千年,形容女性的美,很難有能出《洛神賦》之右的。
曹植究竟是懷揣著怎樣的心態寫下的洛神賦?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不御。】
【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瓌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