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人在香江掙了很多錢,聽說要給我們村修一條到鎮上的路呢。”江長河說道。
“掙了很多錢?難道是在香江做買賣的。”江成聽到這個,也是來了興致。
“沒有做買賣,你是不知道,人家那是香江,我們國內可比不了。那人說在香江只是搬運東西,一個月就能掙幾千塊。成子,別看你是汽車司機,隨便去一個人在香江,一個月掙的錢比你一年都多。”江長河說道。
“那他住哪裡你知道不。”江成好奇的詢問道。
聽到詢問這個,江長河搖了搖頭。因為那人是離開了將近二十年,作為農村出來的人,是不存在下鄉這一說的。
在公社沒成立之前,其實大家是可以做買賣的。大家也不需要開什麼證明,才能離開家鄉。所以那人是開陽村的人不錯,但回來後房子和地早就沒了。
怎麼解決人家居住的問題,江長河不清楚,但公社裡的書記肯定知道。人家現在要出錢給村裡修路,在公社那邊肯定也安置了人家的住處。
江成點了點頭,他倒是準備吃過飯去鎮裡公社問問看,倒是也沒什麼事。就是對於一些這樣回國的人有點好奇。
不過現在吃飯時間還早,因為江成他們回來的,中午雞都是現殺現燉的,不到十二點左右沒飯吃。
就這樣江成在正屋跟他爹閒聊,周靈瑩帶著孩子在廚房跟娘和嫂子聊天。甚至因為周靈瑩要餵奶的原因,都不讓侄子江林他們進廚房。
而江招娣也不小了,帶在妹妹江盼娣在附近溜達。
“你在門口看著,有人來了跟立刻喊我知道嘛。”張林對著張楊說道。
“嗯~。”張楊點頭應了一聲。
雖然周靈瑩回來,沒待在曾經江成的房間裡。但自己縫的布包還是順手放在了房間裡的,布包裡面有一些亂七八糟的的東西。
比如城裡帶來的紙,因為老家這邊上廁所的紙都是一些作業本或者小學的舊書本。上面有很多鉛筆寫的東西,周靈瑩不管是給自己還是小孩,還是用草紙感覺比較好。另外就是手帕,有小孩方便擦嘴巴。另外就是很多尿布,皮筋,甚至還有針線。當然了,還有冬天周靈瑩喜歡用的雪膏。
雪膏不但護膚還保溼,冬天出門塗一些,能讓臉上防凍。今天早上出名,周靈瑩是給大家每個人都親手塗了的。
這雪膏在這年頭是高階貨,要一塊錢一盒呢。都是城裡有錢人才用的起的,家庭條件差的用一兩毛錢的蛤蜊油。
不過蛤蜊殼裡面裝的蛤蜊油分量可沒雪膏這種小鐵盒裝的多,按照分量計算,雪膏比蛤蜊油貴是貴一些,但也沒貴太多。
江林在布包裡翻了半天,有點失望,他想要的東西是翻到了。但全部是零散的分幣和一些一點一毛的,都是周靈瑩出門買東西人家找零的,就隨手丟布袋裡面。
不過就算如此,江林也沒放過這些‘小錢’,幾乎都放兜裡了。
很快就到了吃飯的時間,江成在吃飯的時候就跟大夥說了,他吃過飯就去鎮裡公社那邊一趟。如果快到點沒回來,讓江捐幫忙抱老三去路邊汽車站點,他肯定會在那邊等的。
所以江成一吃完飯就出門了,打算去找一下那從香江回來的人聊聊。
其實上一年開始,就有很多華僑回來了。
在廣州寶安縣那邊,已經弄了一個陽光農場,一個農場就接收了四千多回國的華僑。除了農場,周邊還有很多村子也安置不少人。
只不過回國的大部分都是越南華僑,越南現在比國內還窮,因為幾乎一直在打仗。所以很多人回來這能理解。
6=9+
但在香江甚至一些富裕地方的人回國,哪怕只是一個在香江打工的同胞,這讓江成有些不理解。
江長河其實上午說的話是對的,真要對比,現在香江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的收入能比國內一個司機一年的收入還多。
對於香江,江成很清楚那邊現在的工資,基本上可以跟後世一些小縣城的資料來對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