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從之也沒有查問,張三對他只報說是個來投奔的故人,剛好受傷,傷好便走,這樣的順水人情朱從之自然是樂於給的,而且透過這段時間交往,他對張三也有幾分信任,不至於做出危害王府的事來。
隊伍進了山東地界,呂婉便離去了,她要回泰南去一趟,種種大事也要和呂州說一下,畢竟呂知府仙子阿是她的父親,養育之恩不可忘。
江浙王對呂州也比較重視,張三不知道,但是江浙王知道,呂州為人清廉正直,而且機敏有手段,在官場和士子中是很有點名望的,因此老王爺特意手書一封,讓呂婉代傳。
在呂婉走的這天,探子傳來京城訊息,太武大帝這天出殯了。
得此訊息,隊伍立刻停下,除了躺在戴天方藥材車上的冰川天女外,全員著喪服,在王府洪師爺的指揮下,進行了一場祭拜儀式。
行旅之中,談不上隆重,但不失莊嚴,張三跟著隊伍也向北磕了頭,太武名義上在位時間不長,事實已統治華夏幾十年,百姓多得恩惠,實乃一代明君,可惜死的慘了點,張三記得分明,硝磺起爆炸時,太武那一塊基本是屍骨無存,現在葬了的,頂多也就是個衣冠冢罷了。
祭拜完畢,隊伍繼續上路,到了鄂北地界時,新訊息又傳來了,新皇琅琊王朱濤正式登基,定國號琅琊。
叔叔登基,那侄子自然是敗了,不過皇長孫朱從標並沒有死,在其姑姑朱七七和貴州巡撫王陽明的保護下逃離了京城。
這個訊息更令人震驚。
太武出殯是必然的,早有準備。新皇登基也是必然的,但不知道是哪位。
不過不知道的只是普通百姓,老王爺聞聽訊息後一縷長鬚,“果然如此。”
隊伍中開始喧譁,但是很快變得安靜,醞釀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果然,到了皖南地界,更震驚的訊息傳來,皇長孫朱從標在逃跑的路上反了,自封“風雨大帝”,估計是慨嘆自己路途多風雨的緣故。
一山不容二主,一國不容二主,朱從標反了,琅琊王立刻便起兵圍剿,並號召天下共擒反賊。
朱從標自然也不能束手待斃,命手下才子,號稱“淡如居士”的王半軒起草了討伐朱濤的“討伐逆賊檄文”,列舉了朱濤篡位等等十八條罪狀,並號召各路王爺支援響應。
都是朱家子孫,各有各的理,各有各的大義,官員百姓有支援皇叔的,也有支援皇孫的,圍剿和討伐都沒那麼順利。
而這些割據一方,舉足輕重的王爺便是雙方此時最需要拉攏的物件,儘管很多王爺還沒回到封地,各路書信就雪片似的送來。
張三沒有機會看到任何一封信,但是也沒閒著,每天幫著冰川天女換藥。
這傷的確是不輕,張三五劍齊出,要不是冰川天女內功了得只怕當場就得死,這也慶幸張三是有意識的沒往要害上弄。
每一次換藥,對於冰川天女來說都是非人的折磨,張三那賊溜溜的眼睛看得她生無可戀,開始病情嚴重還能裝暈,後來精神了,也沒法硬裝了,反正就是閉上眼睛神遊物外吧。
不過天女的心裡已經裝進了魔鬼,她時刻想殺死張三,此時還活著的最大念頭已經不是和唐經天琴瑟和鳴,笑傲江湖,而是以殺張三為己任。
每次張三給她剝光,換藥,再穿好的這個過程,她心裡都在想,我要砍他一千刀,他碰到我哪我就砍他哪,砍完再給他敷藥,傷好了差不多時再砍,如此反覆,方不負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