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後面不錄了?”
一個酒店的房間內,王虹卉在聽到張藝遠說“徐希羽後面不錄了”之後,瞬間驚呼了起來。
“不是,他有病吧,現在他在節目上如魚得水,要話題有話題,要效果有效果。我們這些嘉賓現在也不敢對他怎麼樣了,他這個時候不錄了?”
王虹卉不理解。
是真的不理解。
徐希羽現在節目的效果這麼好,不錄這不是神經嗎?
聽到這話,張藝遠搖了搖頭道:“也不確定,聽說是和劉導聊了聊之後,等下次錄製之前的一個禮拜給答覆,但**成是不錄了。
你想想,他編導都要被他挖走了,這還怎麼錄?喬雙雙現在就坐在他房間裡聊天,大門就那麼開在那裡,不止一個人看到。”
“我靠,這個神經,他要不錄了,這個節目後期還有人看嗎?”王虹卉忍不住罵道。
當然,她其實是在罵自己。
因為她真的無法接受自己作為一個靠綜藝起家的人。
現在錄個節目,竟然還要“看別人臉色吃飯”了。
這真的是看別人臉色吃飯,因為以前她就是收視的保證,其他嘉賓來不來無所謂,她在就行。
現在情況倒轉了。
一向愛搶鏡頭的自己,現在竟然要考慮把鏡頭讓給別人,以此換取整體的收視資料。
果然是時代變了!
見她這樣,張藝遠突然笑道:“其實這是好事。”
“怎麼是好事了?”
“你想想,他是在唱完《消愁》這個內涵十足的歌之後不錄了。來這一出,觀眾的要是不遐想和猜測那就見鬼了。
一旦觀眾遐想和猜測起來,那話題就多了,而且這個話題不僅僅是在徐希羽和呂沁瑤那邊。
還能輻射到節目組乃至於咱們各個嘉賓身上,大家會開始尋找各種各樣的蛛絲馬跡來論證徐希羽不錄的原因。
在尋找的過程中勢必會產生各種謠言,這個謠言對於節目組和咱們來說,是一波流量。
後續咱們和節目組都可以透過‘闢謠’來獲取第二波流量。還能透過和徐希羽在其他場合的‘再相遇’,來搞第三波流量。
以後要是有人問咱們對於徐希羽的看法,咱們就說先前確實印象不太好。但後續慢慢的改觀,並且覺得他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