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氣結。
至於在自己國家逮到的那些與會人員,他們不是大資本家,就是大政治家,知道部分內幕,卻死活不肯吐露,即使動用了一些手段,得到的也是完全不足以取信的中二言論。
什麼讓人“長生不老”、“死而複生”,都什麼年代,還有人信這個?這是當他是傻子在耍他呢?
某國負責此事的人員無語地將審出來的報告隨手一扔,開始頭禿這群家夥的嘴硬,讓人研究了一番最新的、有效的審訊手段後,又重新在這些人身上施展了一遍,終於有人受不了了,哭著更改了口供:
“他們只是讓我幫忙洗錢!說他們要研究什麼東西!”明明說了實話,卻被刑訊地更厲害的人真的哭了。
“哦?”負責人溫和提問,但結合刑訊人員之前的手段,這個笑容在被審訊的人眼中就顯得格外恐怖。
他抖了抖,看著對方手裡的東西,脫口而出:“武器!對!武器!”
“原來如此,知道是什麼武器嗎?”負責人滿意地記錄下來,這才像話,要不然真的像個中二病沒畢業的人說出來的話,那麼大一個組織,目的是那種中二的東西,說出來誰信?
完美錯過了真相的負責人帶著滿滿的收獲離開了此處,謹慎地將報告提交了上去,引發了上層的重點關注。
也正式因此,他們在聽說波本出動後,就支稜起來
了。
而美國與英國對此更多的持懷疑態度,他們是知道波本的真實身份的,在最初的震驚後,他們也隱約猜到了日本的計劃,估計是為了釣出更多潛在的外圍組織成員和可能在本次行動中逃離的其他成員吧?
但不可否認的,波本會不會是成功潛藏在日本警方中的臥底,確實是在光複組織榮耀,也成為了他們的一個猜測。
最終他們決定先旁觀,但同時也不放過波本的任何行動——甚至也有人已經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計策。既然日本方面沒有親口承認他們的公安警察是波本,那麼他們自然也可以順勢當做不知道,光明正大以國際刑警的身份去逮捕他。
如果真的把人抓到了,他們也完全可以用對待組織二把手的態度對待他。
妙啊!
日本這招棋真是走得太對他們胃口了。
“真不知道日本人到底是聰明,還是愚蠢。”美方這邊的人站在高層的窗邊,俯瞰著外面的景色,嘴角勾著,喃喃說著只有自己才能聽清的話。
他當即作出了指示。既然日本都這麼“大方”了,他們可不能顯得小家子氣了,之後的行動中決不能太過被動,還是得時時注意其他國家的動靜才行,絕對不能讓其他國家的人把人帶走了。
波本……哈哈!情報部的二把手,想必知道很多情報吧?如果不把人知道的訊息全部榨幹了,多對不起日本方面的慷慨啊!
如他這般做著相同盤算的人還有不少。一時間,各國明面上一派祥和,實則暗潮湧動。
除了暗中的行動和計劃外,各國各方勢力也騰出手來,開始向日方索要當初承諾的好處了。
各國聯合行動,當然不是那麼簡單的事,說白了,仍舊是利益交換。鏟除組織固然是各個國家都翹首以盼的大事,沒人想自己的國家被人伸手,然後搞得烏煙瘴氣。
但這個組織盤亙了大半個世紀了,勾連太多、太廣,牽一發而動全身,那些已經被滲透得很深入的國家,反而表現的很不積極,他們不少人自身就是利益關聯者,主動參與的不願意組織被鏟除,被動參與的既希望組織被鏟除,又不希望因此被抓住把柄,事後被清算,最終雙方竟然默契地達成了詭異的共識:打馬虎眼。
而那些沒被滲透的那麼深入的國家,倒是表現出了希望鏟除的意願,只是他們自覺沒那麼急切,如果動了這些人,在沒有做好準備之前,很可能導致新的隱患出現,權衡利弊後,他們也就暫時不動了。
——簡而言之,好處不足以讓他們積極行動。
於是,日方花費了數年時間觀察,剔除了很多成分複雜的成員後,精挑細選、慎之又慎地單方面聯絡了那些被壓制的人,給他們畫了個餅,許諾了足夠的好處,適逢如此大好時機,這才讓這些人都聯合了起來。而日方之所以這麼做,無非是因為……他們正是那個損失最慘重的一方。
組織的大本營可是在日本啊!他們三不五時的轟炸、暗殺、交易,都是在他們這個小小的彈丸之地!這地方已經如此狹小,又常年地震頻發,真的禁不起這些人的造作了!可別轟著轟著把他們這小小的島嶼給轟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