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獵:“你剛才只說,分局向周家認識的鄰居瞭解過情況,這些人既不是嫌疑人,也說不出誰是嫌疑人。那周家不認識的呢?”
分局在整個小區做過排查,但重點自然是周家認識的鄰居。季沉蛟說:“你好像有線索要告訴我。”
淩獵笑了,“周綜藝喜歡運動,每次拍籃球比賽,他都是第一,還有很多小男孩向他學習。”
季沉蛟在分局的調查報告上看到過這一點,周綜藝在同齡人中可以說是“灌籃高手”。
“有一次,我聽他們幾個小孩聊天,別人問周綜藝,為什麼那麼會拍球——這裡我解釋下,他們都太小,沒法像大孩子那樣組隊比賽,所以比的就是拍球,看誰拍得多,看誰投得準,基本沒有對抗。”淩獵站起來,做出拍球的動作,“你猜周綜藝怎麼回答?”
季沉蛟:“多練習?”
淩獵:“對,他放學了還在練習。”
這似乎沒什麼問題,季沉蛟蹙眉看著淩獵。
淩獵繼續說:“每次放學,來接周綜藝的都是他奶奶,一個滿臉皺紋的老太太,熱情,跟誰都愛聊天。她說兒子兒媳工作忙,每天很晚才回來,她得趕著回去給兩個孫子做晚飯。”
季沉蛟聽出點眉目來了,“家裡能看著小孩的就只有一個老人家,而老人家回家就要做飯做家務,根本沒有時間陪孩子下樓運動。”
淩獵:“是。不排除老人家心大,放著六歲的小孩自己下樓玩。但假如不是呢?周綜藝在哪裡拍籃球?”
季沉蛟:“住在周家樓下的人被長期困擾!”
“同層樓的人無所謂,還覺得周家熱情慷慨,但樓下說不定早就恨上他們了。”淩獵回到座位上,“不過我這也只是猜測。”
季沉蛟立即聯系何風,結束通話電話後想起之前看李艾潔的報道時,掃到過一篇新時代鄰裡和諧的文章,找出來仔細看了看,發現評論裡踩遠遠多過贊。
李艾潔採訪了幾戶平常喜歡開著門讓孩子一起玩的家庭,晚上寫完作業,幾家孩子就在公共走廊做遊戲、跳操,彷彿回到了小時候。
她的初衷大概是想蹭現在的懷舊熱,但是引發網友逆反情緒,很多人都在評論裡罵樓上製造噪音的鄰居。
拍籃球的聲音很規律,倘若周綜藝確實每天在家練習拍球,住在樓下的人對聲音敏感的話,說不定會被逼瘋。
分局按照這條線索再次排查,周林和符佳佳對兒子在家拍球一事全然不知,他們回家時,兩個兒子多半已經睡覺。
周林的老母親老淚縱橫,說自己沒時間帶孫子下樓,孫子想拍球,起初是在家裡拍的,住在樓下的人上來說過一次,她就讓孫子去外面電梯間拍。
但刑警找到樓下的住戶時,卻得知他們根本沒有聽到樓上有拍球聲,更沒有上樓找過周家。
雙方一對峙,才知道原來住在樓下的因為工作搬走了,現在的住戶是三個月前才搬來的,而周綜藝去年就在走廊上拍球了。
符佳佳想不通,“樓下不可能因為這事傷害我的綜藝啊,我們都不在家裡拍了,那是走廊,誰聽得見?”
分局的痕檢師說:“拍球的聲音不一定直線傳到樓下的走廊,建築結構造成聲音傳遞轉折,比如你以為你樓上在搞裝修,但其實是你樓上的樓上,或者樓上的隔壁。”
而就在周家樓下的隔壁,住著一位單身母親,她的孩子今年即將參加中考。
本書出處:龍鳳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