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文若卻是沉穩持重,打理內政。
雙方各有所長。
至於此戰到底怎麼打,張坤其實已經有了腹桉了。
他練出天下無敵的強軍在手,自身又是縱橫無敵,這時候再來與人擺開陣勢,用計用謀,那是舍長而取短,脫下褲子放屁。
最好的做法,當然是莽上去。
不管對方軍陣怎麼擺,計謀多麼精妙,自己只是一路橫推碾壓,直搗黃龍,無論什麼樣的計謀都沒法用。
再強的兵法,終歸還是要勢均力敵的時候,才有用處。
若真是兩軍對圓,有一方完全不堪一擊,只要接觸就是兵敗如山倒,那還用得著多費心思嗎?
所以,他就在等,等著曹操和袁紹的反應。
也等著天下諸侯的應變。
不過,天下大亂日久。
那些人無一不是一方大老,過慣了大權獨攬,稱王稱霸的日子,想要讓他們臣服於自己這個自立的朝廷,那肯定是沒什麼希望的。
這也正是張坤所期待的。
若是袁紹和曹操等人,真的拉下面子投降,他反而不太好安置,官位給低了總是不合適的。
就如禪讓之後的劉協。
人家以前假假也是一個皇帝,你給一個侯位出去,那是打人家臉。
不說劉協自己,就說那些漢室遺臣,也是面上無光的。
所以,為示大方,張坤還是給了一個王位。
再怎麼樣的安樂王,也是王位啊,要給待遇的……
好在,這位漢獻帝本身沒有什麼太大的實力,並不用實封領地,只是在朝中享福,身份清貴,實權是沒有的。
《重生之搏浪大時代》
這也是“安樂”的真意了。
荀文若當初提議的這個名號,其實有著深意在內。
你只管安樂過日子吧,別的事以後都不用管了,一些小心思,也全都打消為好,免得惹禍上身。
與“安樂”封號異曲同工的還有“逍遙”,但凡封了這個,就算再傻的臣子,也能知道,這就是閒散王爺,並不會投靠到他門下去自尋死路。
而曹操和袁紹則不同,這等級數的大老,就算是降伏了,你不給個一州之地用來安撫,天下人都會戳嵴梁骨,認為新天子陳元真刻薄寡恩,不似人主。
所以,張坤限制時間,準備整頓轄下各州事宜,分封官位,各自守土,並且,選拔精銳兵馬,挑出北伐將領,就是給他們這個緩衝時間。
給他們一個集中兵力,與自己決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