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來,就忙得頭都抬不起來,問診,施針,開藥,下一位……等到眼前人流漸稀,張坤就看到兩個不像病人的傢伙,正安靜的站在一旁等著。
左面一人五縷長鬚,身後背劍,看著斯文儒雅,年約四十左右。
右面一人,卻是年輕許多,年約二十上下,身形極其魁梧,沒帶兵器,英武之氣迫人眉睫。
見到張坤看過來,中年人斯文拱手,笑道:“冀北楊文仲,冒昧來訪,沒有打擾到張師傅吧?”
“滄山王至平,見過張師傅。”
年輕人也是抱拳,笑呵呵的十分好奇看著張坤,似乎要看他是不是長了三條胳膊,六條腿一般。
“龍泉劍楊前輩來此,晚輩未能遠迎,才是失禮。這位兄臺,應該就是有著霸拳之名的王師傅了吧,久仰久仰。請,還請內堂說話。”
張坤微微一愣,立即就想起這兩人是誰。
王小丫同學,自幼得承家訓,走鏢是一趟沒走,卻從源順鏢局的老鏢師那裡,把天下英雄譜記了個爛熟。
對於各山各嶺強賊之名也是如數家珍,熟得不行。
教拳對練之時,有時就會說起一些人物事蹟,品評天下拳法高低。
當然,這是躲在自家院子裡隨意亂扯,並不擔心被人聽到……亂說也是沒什麼關係的。
張坤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漸漸的融入了這個江湖,這個時代。
可以說,王靜雅的武術啟蒙者身份,的確很稱職。
天下武林圈子,若說大,自然很大,練拳之人多得嚇人。
但凡有點家底,有點門路的,都會學上一招半式的用來防身保命。
實在是,這個時代,危險無處不在,一旦自己弱了,走到哪裡都寸步難行。
要說這圈子小嘛,也是說得通的。
畢竟,來來去去的,出名的就那麼些個。
真正行走江湖之人,對天下各省各州的有名高手,都是不能忽略的……
免得一不小心,大水衝了龍王廟,當場就硬幹起來。
名氣這東西很好使,見面了,報個名字,道聲久仰。
就可以攀扯各家源流,道一聲師門關係。壞事可以變好事,小事可以變無事。
這其實就是人脈。
保不齊,在什麼時候就能派上用場。
之所以迎入內堂,以示親近。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
劫法場之戰時,張坤雖然離得遠遠的,以洋槍狙射控場,殺官殺將,殺劊子手。並且,還把高手引走,但他並不是沒有關注葉銀章等一行小刀會眾人。
當時,眼角餘光掃過,那些人中,有兩人出手格外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