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當然不是真的要治傷。
他進了裡間,倒滿一桶水,整個人泡了進去,細細搓洗,把疲倦和汙垢同時洗去。
換了一身寬鬆長袍,才珍而重之的把那本小冊子拿了出來。
這是張坤第一次,從被殺者身上搜出拳法秘譜來。
只能說,那位小太監,好像是叫“小春子”的,是個很好學的好太監。隨時帶著書籍,細細鑽研,溫故而知新。
不像其他人,不管學沒學會,書本早就拋到腦後。
若是這位“小春子”公公一直不死,有朝一日,也可能有大成就。
不過,現在就不可能了。
他擺出一個式子,細細研究了步法和身法……
就發現,這門掌法雖然扯上了《易經》,扯上了八卦方位。真正的內容,其實與易經八卦並沒有什麼太大聯絡。
只是取其意而已。
這門掌功,特別注重身法的靈活性。
步法也簡單。
就是走圈。
除了走圈,還是走圈。
主要目的,調整距離和方向……
避正擊斜,伺機進攻,手法百變。
有推、託、蓋、劈、撞、搬、截、拿……同時配合身形,一走、二視、三坐、四翻。
‘難怪號稱遊身八卦掌,這不就是遊嗎?’
張坤想象自己化身為一條魚,上竄下搖,圍著一根木樁走著圈圈。
每一步踏落,身形也隨之而變,時高時低,時而蜷縮如球,時而展翅欲飛……
永遠都離著木樁一臂之地。
雙手時而化拳,時而變掌,化拳如錘,錯掌如刀,哧哧聲不絕於耳。
突然,心有所感,四肢微微發燙,他一步跨出,化掌為刀,橫斬。
木屑紛飛。
常人大腿粗的木樁,被切出一個深深口子出來。
入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