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納蘭與吉爾霍茲和雷茲萬不同,並不是孤城,周邊有一些小型的村鎮,五河軍雖然兵不血刃的佔領了幾座沿途的村鎮,不過也讓恰納蘭城裡的波斯軍隊提前得到預警。
城裡的波斯人因為突然出現的軍隊驚慌不已,以為是草原人造反了。可等到敵人兵臨城下之後,這些波斯人就更驚慌了——對方居然打出了唐軍的旗幟!
唐軍的出現讓城裡的波斯人都感到難以置信,就算那些跟唐人打過交道波斯商人,認出唐軍旗幟和軍服之後,仍然在心裡安慰自己說,這些都是假的,是草原人假扮的。
也難怪波斯人如此自欺欺人,波斯跟大唐兩國建立邦交已有三百多年曆史了,兩國之間別說爆發大規模戰爭了,就連小規模的武裝衝突都十分罕見,畢竟兩國相隔太遠了,沒有直接利益衝突,又都是歷史悠久的大國,所以一直保持著和平友好的邦交關係。
不過這並不代表波斯人對大唐沒有警惕之心。
安祿山叛亂之前,不少波斯人都去過大唐長安和其他地方,這些人在大唐的種種見聞至今仍在波斯民間流傳,給普通波斯人留下大唐繁榮富庶,文明昌盛的印象,唐人也成了謙和有禮,自信包容的形象。
不過唐人並不止一面。
大唐平定安西叛亂時使用的酷烈報復手段,又讓波斯人瞭解到唐人另外一面,唐軍逢村滅村,遇城屠城,安西百族在這場浩劫之後,全都元氣大傷,幾十個部族就此消失不見。
全程旁觀這一切的波斯人,這才猛然發現,這個原本謙和文明的鄰居,一旦野蠻起來,居然比那些嗜血好戰的突厥人還要恐怖,從此之後對大唐多了一份敬畏之心。
好在波斯對於大唐來說實在太遙遠了,平定叛亂之後,大唐恢復了跟波斯的往來,只不過波斯人不不能如過去一樣前往中原遊歷和定居,就連進行商業貿易,也只能在安西幾座指定城市中完成。
交流的減少帶來誤解,尤其是在當年那些逃亡到波斯的安西胡人片面的宣傳之下,波斯人對大唐的戒備之心甚至超過了正在入侵的突厥人跟阿拉伯人。
所以當城裡的長老們發現數百名唐人面孔計程車兵之後,終於打破了最後的幻想,其中一名長老失魂落魄的跌坐在地上,嘴裡不停的唸叨
“突厥人,阿拉伯人,現在又是唐人,波斯這是藥丸啊…”
城裡的波斯人雖然一個個嚇得要命,不過卻沒有想過開城投降,因為他們害怕唐軍屠城…
————
“尊敬的刺史大人,只要您答應破城之後讓恰納蘭自治,我願意說服城內的長老們向您獻上忠誠,為您的軍隊開啟城門。”一個穿著絲綢長袍,留著山羊鬍子的波斯中年人,操著一口還算流利的漢語,微笑著對潘曉谷說道。
他說話時神態不卑不亢,語調從容不迫,如果不是身上的長袍有些破舊,手上還綁著麻繩,別人可能還以為他是一名外交使節呢。
這人名叫沙赫特,自稱是恰納蘭商盟的首領,是潘曉谷的一名戰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