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條根莖在兩人的操作下,或扭轉或抬升地交錯,以最短的距離向對應的石碑生長而去。
在最後一座石碑上畫面的最後一根線條也被填充完成後,原本只是攀附在石碑表面的綠莖瞬間滲入了石碑表面。
而之前都毫無色彩的石碑在吸收了綠莖之後居然逐漸染上了顏色。
那些只是由線條勾勒而成就已經相當生動的畫面在被填上色彩後,其表現力也更上了一層樓。
但就在這時,石碑的表面突然出現了裂痕,緊接著大塊的碎粒從石碑的頂端剝離砸落了下來,就像這石碑在晝夜交替的風沙中逐漸石化了那樣。
只不過放在正常世界中,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幾百年,在這裡卻只用了幾秒鐘。
先是排序為第一的那座石碑,緊接著是第二的、第三的……
每當有一座石碑碎裂時,嶽莫隱總覺得自己在那金玉碰撞般的響動中聽得了一聲清亮的少年意氣。
“這水平當外門雜役可惜了。”
“如果今天太忙收拾不出來空房間,你就跟我住。”
“想不想探探這潭水的深淺?”
“剛剛在戰鬥中,他叫你什麼來著?”
“這天地寬闊,但我身不由己。你替我去見見吧。”
“我根據你的戰鬥習慣特意設計的,跪謝吧。”
“完成它後我就跟你走。”
當年樓瑞卿想要完成的事情是什麼嶽莫隱還不得而知,但從當前石碑畫作的劇情內容來看,那件事想必是沒有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而且基於譚盛風提供的樓家連個葬禮都沒給樓瑞卿這位天才辦的情況,恐怕那件事也算不得是什麼好事。
不過對於這些醉心於斬妖研究的人來說,在大眾視角中的壞事可能恰好是他們眼中的好事。
畢竟曾有人跟自己陳述過這樣一個觀念:對於一個研究人員來說,最好的結局是平安終老,第二好的結局就是死在自己的實驗裡。
……
等等?
嶽莫隱微微皺眉。
這個思想是誰給自己灌輸的來著?
再等等?
細想一下,這個整體的劇情發展走向怎麼那麼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