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你對我而言並不是不可替代的。”
諾爾對迪蘭達爾的自大有些厭惡了。
其實縱觀整個戰場,迪蘭達爾並沒有真正插手太多,並未做出真正改變戰局的變動。
當然,你要說一點也沒有是假的。
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只是在某些時間點推波助瀾了。
艾琳·卡納巴代表的是克萊因派的利益,而克萊因派的利益又是和plant的利益掛鉤的。
無論克萊因派如何,它的根莖始終依附於plant而存在。
可以說,在這場人與人的慾望交織中,迪蘭達爾成為了最後的贏家。
幾乎所有一切都按照他設想的方向開始發展。
“至少現階段的我,是無可替代的。”
迪蘭達爾笑了。
因為當諾爾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答案了。
只是諾爾還有些不甘心罷了。
其實艾琳·卡納巴行動的目的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方向。
一:保證plant在這場棋局上擁有足夠的話語權和戰鬥力。
這也是為什麼她在明知自己插手戰爭就只能退位的情況下,依舊選擇派遣自己進入南美的原因之一。
因為她必須保證plant的穩固和實力。
無論薩拉派系還是克萊因派系,雙方內部政治爭鬥的最終目的始終是一樣的——為了plant和調整者更好的明天,免受自然人的氣壓。
這是雙方都不會打破,也不能打破的底線。
二:克萊因派勢力的整合。
艾琳·卡納巴是以克萊因派標籤成為plant最高評議會的議長,那她在保證plant利益的同時,也必須保證克萊因派的利益。
這就是為什麼她一直和拉克絲有聯絡的原因。
拉克絲的存在是克萊因派理念的延續,是她倒下後唯一可以繼續保證克萊因派完整的存在。
同時也是艾琳·卡納巴能得到善終的唯一保障。
所以她在保證plant的利益同時,也必須讓拉克絲的勢力得到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