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徽人經商,無非五種。
「走販、囤積、開張、質劑、回易。」
走夫販卒者,能折返千裡之外,縱然再微小的本錢,也能博得千兩金。
方四叔走的便是遠途販運的路子。
南方山水多,有時七彎八繞,連同一片土地上的人們都不甚相見。
稻米在湖廣是一個價錢,到蘇揚又是另一個價錢。
商人便要籌集貨款,從價錢低廉、産量豐富的地方購得物資,再運到物價高的地方。
五府的絲綢棉布、揚州的食鹽、景德鎮的瓷器和徽州府的竹、木、茶、漆、紙、墨、硯。
運河長江滔滔而淌,無數貨物轉運其上,赴往天下各地。
「這是個苦差事,卻也是個賺錢差事。」
方四叔撚著鬍子道。
「如今是太平盛世,尚有窮山惡水、劫匪強盜,偶有敲詐巡捕、官官相護。我們徽地的商人,走在這條道上,並不容易。」
此外,更有晉、陝、閩、粵的商人緊隨其上。
商人爭利,更為煩難。
「所以,肇慶十六年,我換了另一條路子。」
「肇慶十六年?」我輕聲道。
「正是,是你出生的那年。」方四叔笑著朝我道,眼裡似有追憶。
「那一年,朝廷下了新令,凡在邊地運糧的商人,皆可持鹽引販鹽賣鹽,是為開中法。」
「鹽,是天下民的根本。
「人們吃菜燒飯要鹽,船伕行走於吳梁之間亦要服鹽。人不食鹽便會變得萎靡無力,以至於壯勞也無法行走於烈日之下。故而,開中一法,實為牟巨利之道。」
「鹽……」我的眼漸漸亮起,似有什麼東西在心裡紮根破土。
「哈哈!」方四叔笑著拍我的肩膀,他寬厚的大掌似一葉蒲扇,為我撐開了徽州女子狹小的天地。
「入迷了?可別想那麼深,跟官府打交道可不是件好差事。鹽利之事,上至兩淮,下到歙縣,都極為複雜,這可不是個好沾染的事情!」
漸漸地,他斂起笑容:「就連我,於其中斡旋許久,也未能弄清楚。
「這麼看來,行商坐賈倒是個最穩妥不過的生計。你,便從其中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