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官的描述中,這兩個國家故意在永樂城製造矛盾就是為了挑起戰爭,所以永樂城接下來的宣傳就是正義的反擊,而不是入侵。
戰爭是需要師出有名的,哪怕只是單純為了說服本國民眾,也需要尋找到一個合理的開戰藉口。
而高奕這一夥人半個月前的行為,就相當於給了永樂城一個極佳的開戰藉口,而秦王領那邊除了耍賴不承認之外,根本就沒法反駁。
行刑臺上,高奕努力仰起頭看向站在最高處的沈誠,不過在眾人眼裡那就是虞烽。
高奕眼神中充斥著極大的悲憤,他接受上級的命令來到永樂城搞事這一點確實沒錯,但他們來的第一天就已經被虞烽發現了,而虞烽卻在暗中給予了方便。
在他的命令下,永樂城的安保部門就像瞎了眼一樣,任由高奕他們四處殺人制造混亂。
最後刺殺假冒的靳星,更是由虞烽提供了各種條件,比如送給了高奕能夠進入大劇院的邀請函,還讓假冒靳星的替身提前一分鐘出場,等等一切。
完全可以說是在虞烽的協助下,高奕才能做出那麼多事情。
所以虞烽才是這一切的幕後黑手,現在成功奪取政權後,居然開始卸磨殺驢,將一切罪過都推到他們身上去。
當然,高奕沒那麼天真,知道虞烽這種操作屬實正常,換做他自己也絕對會這麼做。
只是理解歸理解,難道要死了還不能抱怨一下嗎?
高奕現在就是後悔,在成功刺殺靳星的替身之後,他其實是有機會逃出永樂城的,只是為了確定靳彥和虞烽之間誰勝誰負,也為了尋找被沈誠抓走當人質的高峰,他才繼續留下來,結果就被永樂城一鍋端了。
可惜他現在喉嚨被摧毀,一點聲音都發不出來,不然一定會讓虞烽下不了臺。
沈誠無視虞烽那怨婦般的眼神,一聲令下後,高奕和他的下屬們就在萬眾矚目下被執行了死刑。
而當沈誠拿起話筒,宣佈同時對秦王領和白夜國宣戰時,廣場上響起了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
這一幕讓沈誠想起了狂熱的軍國主義,整個國家從上到下,從最高的統治者到底層平民百姓都在狂熱的擁抱戰爭。
他們不會考慮自己有戰敗的可能,或許有,但那終究只是極少數,大部分人都在想著如何用戰爭懲戒敵國。
當然不只是永樂城的國民,無論是秦王領還是白夜國的人也同樣如此。
所以戰爭才無法阻止,因為這是三大勢力共同的訴求。
閱兵儀式結束後,所有的軍隊立刻奔赴前線。
當然,現在奔赴前線的只是補充隊伍,雙方邊境上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囤積重兵了。
在當天中午,秦王領和永樂城交界處的數十處邊防就遭到了永樂城的猛烈攻擊,與此同時,永樂城的宣戰書才提交到秦皇嶺政府手中,兩者的間隔時間不足一分鐘。
秦王領自然是暴跳如雷,上一分鐘突然開戰,下一分鐘宣戰書才姍姍來遲,永樂城這種行為跟偷襲有什麼區別?
但是真要說偷襲也算不上,因為雙方對彼此的軍隊動向十分清楚,都明白雙方的意圖,無非就是誰能先動手的問題。
於是秦王領也迅速向永樂城宣戰,邊境部隊早已開始反擊。
永樂城和秦王領在東線爆發戰爭的同時,在西線區域,永樂城的軍隊也在向著白夜城的邊境發起猛攻。
雙線作戰一直是軍事大忌,永樂城內對此抱有疑慮的將領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