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千二百一十三尊雕像開始,到第兩千五百三十六尊雕像,則是純粹的水行修行者。
一直到第六千尊雕像,都是單一的五行修行者。
六千尊往後,就開始出現了不同的五行結合道路,或水火,或土木.
一直到第四萬九千二百零一尊,才開始出現五行道路的修行者。
“五行,是一切的根基,涵蓋太廣了。”秦川一路看下來,以他現在的天賦,自然產生了無數的感悟,不過感悟越多,疑惑就越多。
秦川之前所理解的五行之道,是對“本源五行”的運用。
在秦川看來,在無限久遠甚至沒有生靈產生的時候,只存在金、木、水、火、土五種本源之道,對五行的運用並不完善,只存在著一些最基本的結合之法。
這時候,所謂五行,自然也是指著五種五行本源。
可後來出現生靈,無數生靈逐漸參悟一條條五行道路,甚至是多條五行道路結合使用,才將五行運用真正完善起來,漸漸地有了一條全新的“五行之道”。
這條道,是對五行本源結合的利用。
就像劍道,是因為無數生靈不斷琢磨用劍的技巧,讓技巧上升到道的層次,道再不斷完善提升,才終於成了劍道本源。
當然,劍道跟五行又不同,劍是實體,不管是什麼劍,都不會有太大差距。
而五行本源卻不同。
同樣是火行一道,世界境圓滿跟掌握一條最強火行之道,一樣嗎?
甚至,火焰彼此之間差距也很大,熾熱的火、冰冷的火、燃燒虛空的火、燃燒靈魂的火.
“在我的感應中,五行運用之道是存在的,它蘊藏於原初的五行本源之內。”秦川遙遙感應著那無邊遙遠的本源。
原初的五行本源跟五行運用本源,隱為一體,並沒有單獨的一個“五行運用本源”存在著。
之前秦川突破世界境,在體內開闢的是五行混沌空間,生成的道樹是一顆,而不是五顆。
秦川成世界境圓滿,參悟的是金、木、水、火、土五大本源表面的奧妙,並沒有單獨的五行運用奧妙給秦川參悟。
而此時,秦川在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五條道的道路上,都只是單純世界境圓滿層次,可他卻走出一條運用五行的“最強之道”。
“我之前總結出五行運用之道的諸多方向,在此地一座座雕像中都能看到,如果這麼一直走下去,走出數條最強之道應該是沒問題的,但終極五行”秦川不禁沉吟。
他現在的天賦很恐怖了,之前只是閉關就走出頂尖的道路,外出歷練,僅僅一場戰鬥,就悟出一條最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