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三年轉瞬即至。去歲後宮四位嬪妃同時有孕,值此吉兆,皇太后原打算於春節大辦宮宴,既彰皇家祥瑞,亦藉此安撫民心,緩解因前朝動盪而引發的南方戰亂之憂。
然而,正當太后與康熙將籌備事宜商議妥當,即將曉諭後宮之際,長春宮忽然傳來噩耗,四阿哥不慎外感邪氣,染肺熱重症,病勢已至危殆。
馬佳氏更是因此憂心過度以致胎動不安,見了紅,不得不臥床靜養。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如冷水澆滅了後宮眾人對宮宴的期盼,喜慶之氣頓時消散。
皇太后聞訊,當即命阿魯特嬤嬤速往長春宮探視。待太醫回稟,才知四阿哥如今全賴湯藥勉力維持,若高熱持續不退,恐難熬過佳節。太后聞言,興致盡失,只命阿魯特嬤嬤日夜守視,四阿哥病情稍有變化,即刻稟明皇上與她知曉。
康熙聞知噩耗,神色驟暗,心緒如墜深淵。去歲宮中皇嗣安然無恙,且皇后等數位妃嬪皆有身孕,他原以為再不必承受喪子之痛,卻不想新年方至便遭此變故,盛怒難平。太醫更是奏報,馬佳氏此番見紅,致使腹中胎兒孱弱,恐難熬至足月。
四阿哥照料失當,腹中皇嗣又岌岌可危,這令康熙對馬佳氏生出深深怨懟。他當即敕令太醫全力保胎,自己卻未踏入寢殿寬慰馬佳氏半句,僅匆匆見了四阿哥最後一面,便返回養心殿埋首政務。
四阿哥病篤的訊息迅速傳遍後宮,按例眾人應前往探視。然而皇太后嚴令,不許任何人驚擾馬佳氏母子靜養。妃嬪們只得深居簡出,反覆叮囑宮人謹言慎行,生怕觸怒聖顏與太后,招來責罰。
正月廿九日酉時,長春宮東配殿忽然傳來撕心裂肺的哭嚎,四阿哥終究未能撐過佳節。馬佳氏聽聞噩耗,再度昏厥於榻,自此纏綿病榻,唯待腹中皇嗣落地。
此訊傳至後宮,眾人各懷心思。李佳氏等人既暗自慶幸馬佳氏雖生養眾多,卻難保子嗣平安長大,又對四阿哥幼殤之事生出惻隱之心。權衡之下,皆循例謄寫一卷金剛經送往佛堂,既為四阿哥往生祈福,亦盼借這份慈母之心,博皇上幾分垂青。
董佳佳深諳宮闈生存之道,不敢在此時置身事外,亦隨眾人送去佛經。其實她早有預料,對四阿哥夭折不過片刻悵然。想到幾個月后皇後孃孃的生產才是重頭戲,她便打起精神,命白霜她們撤下屋內華麗陳設,換上素淨物件,隨後便專心去逗弄茉雅奇去了。
四阿哥夭折之痛如利刃剜心,馬佳氏終日以淚洗面,深陷絕望深淵。儘管她知道自己仍懷有身孕,卻無法抑制內心的悲痛,任憑旁人百般勸慰也無濟於事。
啟祥宮張氏每日聽聞馬佳氏的悲泣,心煩意亂之下,一面派人假意安撫,一面轉頭向皇太后進言訴苦。這番舉動反令馬佳氏觸景生情,再度悲從中來,哭聲更甚。
皇太后對此束手無策,只能好言相勸,讓張氏多體諒幾分,言語間又稍作警示,敲打一番。為平息事端,她特賜張氏、納喇氏與格蘭珠各一頭飾,以作安撫。
至於馬佳氏,太后命阿魯特嬤嬤前去訓誡,嚴令其以腹中皇嗣為重,莫再惹得皇上不悅。馬佳氏強忍悲慼,長春宮的哀哭聲這才漸歇。
然而,馬佳氏先前不顧禁忌的悲啼,終究種下禍根。張氏懷胎八月便早產,於二月初十酉時誕下四格格。彼時四阿哥夭折的陰霾尚未散去,四格格的洗三禮只得從簡。後宮眾人按例送上賀禮,帝后與兩宮太后亦僅循舊例賞賜,再無額外恩寵。
時序流轉至四月,太醫院竭盡所能,方將馬佳氏腹中胎兒護至八個月。初六這日,馬佳氏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誕下康熙的六阿哥。
董佳佳守在長春宮陪產,眼見血水一盆盆抬出殿外,一股悲涼之意湧上心頭。果不其然,歷經五個時辰艱難生產的皇子面色發紫,氣息微弱。六阿哥剛一落地,便由飲過藥的乳母接手餵養,卻仍未熬過一日,巳時降世,申時便夭折而去。
馬佳氏聽聞噩耗,當即昏厥不醒。太醫診斷,她因悲憤交加、氣血攻心,需臥床靜養,服湯藥並坐雙月子方可緩減。康熙聞知此事,僅命太醫悉心照料,便再無多餘表示。
李佳氏等人目睹馬佳氏的慘狀,雖心生不忍,卻也深刻體會到皇上的冷漠無情。她們暗自竊喜,認為馬佳氏可能就此失寵,自己或許能因此得寵幾分。
延禧宮東配殿內,那拉氏聽聞六阿哥夭折的訊息,眸光不自覺地投向坤寧宮方向,心中暗自思量赫舍里氏,會是你所為嗎?須臾,她輕搖螓首,將雜念拋卻,此事與她無關,無需無端揣測。
只是心底仍泛起漣漪,感慨馬佳氏雖屢有身孕,卻僅僅保住三格格。她不禁再次慶幸,當年早早便將五阿哥送出宮撫養的決斷。
四阿哥的夭折,誰又能說得清是否是後宮爭鬥所致。唯有遠離這波譎雲詭的深宮,皇子方能平安長大。念及此處,她又執起針線,專注地為五阿哥縫製當季衣衫。
景陽宮內,董佳佳凝望長春宮方向,眼神複雜難辨。她親歷馬佳氏的悲愴慘狀,心中既湧起惻隱的悲涼,又對其堅韌生出由衷敬佩。
彼時九子奪嫡中的三阿哥胤祉尚未降世,馬佳氏歷經喪子之痛與生育磨難,卻仍存再育的勇氣,這般心性著實令人折服。她暗自嘆息真不愧未來能得封四妃之一的榮妃。
時光悄無聲息地流淌,轉眼間已至五月。月初,皇后忽發動產兆。董佳佳聽聞訊息,心頭猛地一緊,匆忙整理妝容,刻意將自己裝扮得素淨端莊,既不張揚奪目,又與平日形象相符,隨後便匆匆趕往坤寧宮陪產。
後宮眾人齊聚坤寧宮,被翠蘭引入座位。董佳佳落座後,不動聲色地觀察起其他人。只見李佳氏等人頭戴珠翠華冠,耳墜流光溢彩,雖擺出一副莊嚴肅穆、端坐如儀的姿態,眼底卻難掩雀躍之色,彷彿皇后誕下皇子的盛景已在眼前。
然而,她們的目光卻不時飄向殿外,似在殷切等候某人的到來。反觀那拉氏,同董佳佳一般,衣著樸素低調,行事毫不張揚,與眾人印象中的模樣別無二致。
董佳佳暗自思忖,此刻殿中獨缺馬佳氏與兆佳氏,心中不禁泛起一絲羨慕,羨慕馬佳氏她們能平安逃過這場劫難。隨後,她斂去心緒,靜靜等待三大巨頭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