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卷飛全家後我躺平了> 第1123章 明書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23章 明書堂

第1123章 明書堂

三位長輩搬家這一天,海棠也跟著家人去了學堂。

這座學堂如今得陶閣老親筆寫了名號,名為“明書堂”。陶閣老說,雖然外界對這個吳門故生色彩濃厚的學堂有許多猜測,還有不少人認為他是想要趁機培養自己的班底,但他對學堂的想法真的很簡單。他的好友無意再次出仕了,但還想要多教出幾個學生來,日後能入朝出仕,做個於國於民有利的好官員。他作為好友,萬萬沒有潑好友冷水的道理,因此只會支援好友的計劃。至於學堂裡培養出來的學生們,是否會成為他在朝堂上的幫手,他卻是不抱希望的。他只盼著這些學生能把書讀明白了,做一個明白事理的正人君子,也就心滿意足了。因此,學堂的名字就叫做“明書堂”,簡單直接。

謝文載、曹耕雲與陸栢年三人對這個學堂名稱都十分滿意。訊息傳到其他在京的吳門故生耳中,眾人也都紛紛誇獎此名甚好。學堂的名字就這麼定了下來。

其實如今的明書堂,與其說是個學堂,倒不如說更象是個中小規模的書院。

整個書院是三進三路的格局,前院正路是書院主體的學舍,正面大禮堂,東西兩側分別是會見外客的花廳,左右兩廂都是上課用的課室,有抄手遊廊相連線,正中間的院子也可以充作學生聚集、師長教誨傳令之所;前院東路有藏書室,連線著一排廊房,供學生們平日裡看書抄書做功課用;前院西路則是寄宿在學堂的學生們的住處,看起來也是一圈廊房的格局,每間宿舍內都有一張佔據了半間房的大炕,計劃是每間房能容納三到四名學生,但若是人太多了,擠一擠,五六個人也是擠得下的,宿舍門外有抄手遊廊相連線,院中還有淨室與食堂,足以保證學生們在書院裡的生活,院中正中央還有一座涼亭,角落裡也有石凳石椅,種著象徵意義吉利的桂花樹和能遮陰的棗樹,讓學生們在忙碌的學習之餘,也有個休憩放鬆的地方。

第二進院子是庶務院,由中間的穿堂隔開左右兩端,一邊是廚房和澡堂、柴房等生活配套設施,另一邊則是僕從、雜役們的住所。

穿堂之後的第三進,則是三位山長的私人住宅了,並排三個小院,正中間住的是謝文載,東西兩院住著陸栢年與曹耕雲,每個小院地方不大,但也是正房三間、東西廂房外帶兩間倒座的南屋的格局。三人根據自己的喜好,對自己的小院做了裝飾點綴。各人身邊帶著的僕從,也有了足夠寬敞的住處。而陸栢年也在第一時間託人將暫住在遠郊鄉下的侄媳侄孫接了過來,比他還提前兩天住進了新家。

海棠跟著家人到明書堂來時,就看到了穿著素色布袍,在書院裡跑來跑去的陸平安。

他看起來個頭比先前高了不少,面色也紅潤了許多,膚色不如早前白晳,象是被曬黑了幾分,但看起來也更健康了。他高高興興地在書院裡到處跑動,好奇地觀察著每一間屋子的情形,偶爾也會跑回到陸栢年身邊,依著伯祖父,眼巴巴地觀察著其他人,傾聽眾人的談話,自己卻不發一語。

陸栢年對他很是疼愛,會囑咐他跑動時小心一些,別磕碰著了,別摔了跤,也會提醒他,累了,渴了,就會後頭院子去找他娘。陸平安大約是因為住進書院已有兩天的關系,對這裡的房舍也沒那麼多好奇心了,陪在陸栢年身邊聽了一會兒眾人的交談,便小聲向長輩告罪,跑回後院去了。

謝文載看著他離開的背影,笑問陸栢年:“平安看起來很高興,他剛在鄉下住了三個月,便又要搬家過來,不會不習慣吧?”

陸栢年笑道:“這倒不至於。這孩子心大,剛搬進來就能吃能睡的。他母親還說,在鄉下時也是這般,即使是鄉間的草屋瓦舍,他也能安之若素。阿四說,他看著就是個能幹大事的性子。”

阿四是從小看著陸平安長大的老僕,自然是怎麼看小主人都覺得順眼。這話聽聽就罷了,倒也不必當真。

曹耕雲倒是從陸平安的母親那裡聽說了更多的細節:“他在陸家後院長大,原本住的就是小院子,早就習慣了。如今搬回京中,住這樣的小院,他興許還覺得更熟悉些。反倒是鄉下地方大,門外就是山野地,他可能還覺得更新鮮呢!”

陸栢年哈哈笑道:“新鮮是新鮮的,他在鄉下也是漫山遍野的跑,還交了新朋友,跟著鄉下小子們一塊兒去放羊呢。你瞧他皮肉曬黑了許多,他母親還擔心,過兩日學生們入了學,個個都是斯文讀書人,不知會不會誤會他是個鄉下孩子。”

謝文載笑道:“便是鄉下孩子又如何?咱們收學生,原也不挑出身,只要是讀書有天份、根基也算紮實的孩子,就行了。”

他們三人商量過了,雖然收蒙童從頭教起,能更容易教出符合他們心意的學生來,但他們畢竟年紀都大了,精力有限,實在扛不住從頭教小學生了,因此明書堂不收蒙童,而只會收有一定基礎的學生。等到將來學生們當中有囊中羞澀,需要賺幾個書本筆墨錢的,他們再把人推薦到三裡外另一間收蒙童的書塾任教就好了。兩邊學堂離得不遠,來往通勤也方便。

陸平安年紀雖小,卻有一定的基礎。他在鄉下住了幾個月,他母親擔心他學業,便把他送到附近村鎮的學堂去上學。可他從小跟著父親讀書,底子不是尋常鄉間蒙童可比的。他祖父是舉人,父親雖然受身體所累,不曾考得功名,但在家休養時無事可做,只能把時間花在讀書上,亦是有學問的人。他從小跟著父親讀書,又出身書香大族,鄉間學堂裡的教書先生連童生都不是,學問底子可能還不如他呢。才去了不到半個月,那位教書先生就把他送回家,表示自己教不了了。

陸平安的母親一直擔心兒子學業被耽誤,如今總算能重新回到京城來了。有博學多才的伯祖父親自教導,陸平安的學業問題終於能解決了。而有了基礎的陸平安,自然也能跟著其他年紀更大的學生們一道入學明書堂,成為這個新書院的第一批學生啦!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