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 63 章 (1 / 3)

第 63 章

甩過去之後,她先是左腳點上三角形腳點,只是輕輕一點,身體向前傾倒的同時繼續向左移動,然後右腳也落在三角形上輕點,繼續加動能。

整個身體就像巖間的跳羚,輕松的移動到了左邊的另一個腳點。這裡出現了一個手點,飛羽順勢伸左手抓住。

但因為身體還有向左的慣性,左手一下沒有扛住身體的擺動,手滑脫落下去。

她快速從墊子上起身,拿起賽會專用的鎂粉刷,在剛才脫落的手點那裡用力刷了幾下。

一定量的鎂粉在手上可以增加摩擦,但當更多的鎂粉隨著手被拍到巖點上時,可能會填進巖點磨砂表面的縫隙裡,把原本粗糙好抓握的磨砂表面變得光滑易脫落。這時就要用刷子刷掉。

刷完巖點後,她重新給手上打粉,然後回到起步點,再次起步。

起步成功,交替手後來到大屋簷下,再次擺蕩。

這次她做了調整,擺蕩時雙臂徹底打直。

前後擺蕩時,雙臂伸開的長度會影響擺蕩幅度,進而影響擺蕩的距離。飛羽讓雙臂打直,可以更為舒適的讓自己蕩更遠。但這裡有一個難點:她需要在發力把自己甩出去的瞬間鎖緊手臂爆發抓握,以便能精準到達下一個點並再次起跳。

這一次她跳的更遠,比前一次的落地點更偏左了一點,這讓她二次起跳的距離可以更近更省力,減少慣性。果然,這次她在二次起跳並且踩點之後,換成了右手抓手點,左手同時撐在牆上,順利抵抗住了身體慣性。

接著兩個交替換手換腳後,她來到了頭頂大包。

大部分比賽的大包不會單獨出現,而是搭配巖壁夾角、上下左右的巖點等,以此讓選手動腦筋想出不同的翻越方法。但這個大包格外難,因為它的巖壁是平直的仰角,沒有任何夾角,而且周邊沒有可以借力的巖點,只有下方讓飛羽爬上來的一個手點,和一個與手點平行的硬幣大小腳點。

這就不是考驗腦力,而是純純考驗硬實力。

大包的表面比較粗糙,所以手可以拍的比較穩。但它太大,表面的曲度較低,兩手無法從兩邊抱住大包把自己往上提,也不能從同一側拍住做引體向上。

飛羽此刻在大包下方,她的左手在胸前的手點上,右手向上伸直拍住了大包側面,但接下來要怎麼做?

只見她認真盯著幾乎和胸高度平齊的硬幣腳點,幾乎沒有踟躕,直接抬起右腳然後屈膝,下一秒右腳直接踩上腳點。

觀眾都驚呆了,這是怎樣的柔韌性?!

她此時整個人向上挺立,左手抓著胸前的手點,右手踩在同樣高度但偏右的腳點,右手向上伸直拍住大包,右大腿整個貼住了身體右側和右肩!

這又是小雨老師的傑作,對髖關節外展肌群的絕佳拉伸。這也是讓飛羽在睡覺時練的——貼牆睡,然後把一條腿抬起頂在牆壁上。

右腳踩高之後,飛羽把左手從抓換為撐,還在下方的左腳直接發力,身體向右上方升起。然後她趁機向外推右膝,讓身體重心更多的壓向右腳。

接著她右手使勁向左側頂大包,繼續把身體重心向右推,然後左腳踩上左手的手點,松開左手頂上大包,正好把左肩卡在大包下方。

這一步結束後,她整個身體成功的上移到了緊貼大包右下方的位置。

她繼續調整兩隻手在大包上的位置,然後臀部輕微向後,把自己的身體和巖壁之間空出一點位置,然後做了個漂亮的折膝,右膝蓋從面向外側轉為面相內側,接著臀部順勢轉向右側,整個身體變成了向左的側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