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陽光正好,人聲輕快。但孫麗面無表情。
飛羽帶進來兩瓶礦泉水,把一瓶放在孫麗手邊,自己坐在她側後方的單人沙發上。從飛羽的角度,可以同時看到窗外和孫麗的側後方。
她刻意選擇這個位置,讓孫麗不用擔心自己臉上的表情被飛羽看到。
安靜坐了會兒,見孫麗沒有反應,飛羽輕輕開口:“自責的感覺很不好受吧。”
孫麗的背影有一瞬動搖。
飛羽沒有等她答話,自己繼續說:“我在醫學院的主攻是眼科,但心理學是我另一個付出很多精力去學習研究的專業,所以我多少有點心得。你知道為什麼越優秀的人越容易自責嗎?”
她繼續說:“優秀的人給自己設立的標準更高,這是不用多說的。但還有一點經常被忽視。優秀的人體驗了很多成功與勝利,卻並沒有體驗足夠多的失敗。
“所以他們習慣性的認為自己成功是理所應當的。
“這一方面可以塑造王者心態,有一定積極的影響,但另一方面,它對優秀的人也很不公平。
“因為這些人忽略了,每一次成功,其實都是基於自己日複一日的刻苦訓練,和比賽時的絕對專注,以及每一次比賽時的運氣。
“他們忘記了,每一次勝利,其實都來之不易。他們忘記了,每一次勝利,最大的功臣,是自己。
“每一次勝利,他們都選擇性的忘記去表揚自己、贊賞自己、嘉獎自己。因為對他們來說,只有最難的那一個成就、最後的那一場勝利,才是值得被慶祝。在此之前的每一次勝利,都是自己理應完成的。而如果在這過程中出現了失誤、失利,那他們會用盡全部力量來責難自己、反省自己。
“我覺得吧,這種心態,對這些優秀的人來說,真的挺不公平的。”
孫麗的手動了動,從臉上擦了一把。
飛羽沒有管她的反應,自顧自的說:“我剛上小學的時候,前幾年成績並不好。我記得好像某次期末考試,最高的單科分數都沒有上90吧。你要知道,小學低年級誒,大部分都是考96、98的人,我連90分都沒上,那得是多差啊。
“但是我爸媽還是帶我去慶祝了。去了一家很貴的帶兒童樂園的餐廳,可以在桌邊吃一口,然後跑去滑彩虹大滑梯。玩餓了就跑回桌邊再吃一口。那一次可真是太開心了,我到現在都記得清清楚楚。
“可是,我當時在班上有位同學,以前每次語文數學都能拿100分,那次卻沒拿到,好像各自被扣了1、2分吧。即使這樣仍然是全班第一啊。但是她爸媽好像很生氣,她自己也很難過。一整個假期都沒有出來和我們玩,把自己關在家裡做練習冊。
“孫麗,你覺得,我那個同學,是不是對自己有些苛刻了?”
孫麗不說話,但小幅度點了點頭。
“是吧,一個孩子,沒考滿分就得天天關在家裡做題,怎麼聽都太慘了吧。但是,她不只是這樣哦。我們後來聽說,她把自己考試被扣分的題拿出來,讓她爸媽幫忙找出上百道相同的題型,然後在家做了專項訓練呢。”飛羽趁熱打鐵。
“你看,這就是優秀者的一個思維陷阱。他們習慣從失誤中總結經驗教訓,讓自己今後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可如果這個失誤影響很大,他們的這個總結習慣就變成了反芻思維,一遍遍的回想當時失誤的場景,然後一次次的陷入自責迴圈。
“這種自責迴圈會幫助他們快速走出來、調整狀態嗎?當然不會。你也知道肯定不會對吧。但是他們彷彿陷進去拔不出來了,你知道為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