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 47 章 (3 / 3)

飛羽上臺的時候,露營沙發上坐著恰莎和另外兩位之前出場的人。

那露營沙發很漂亮,框架由啞光黑的碳纖維製成,主色調是充滿未來感的電光紫,仔細看有熒光綠的鋒線,而折疊把手採用了跳脫的亮橙色。和點綴巖壁間的紫色、橙色、綠色造型巖點相呼應。著實風騷。

飛羽想要坐在上面。

決賽開始前有一次集體觀察線路,她腦中已基本想好攀爬策略。此時再次抬頭觀察起步段,飛羽感覺信心十足。

這條線很難。一是極度耗時耗力,整條線路幾乎是蜿蜒著鋪滿整個巖壁,比預賽時增加的橫移距離還要高更多,而關門時間仍然是6分鐘。對很多選手來說,就算沒有任何食物,要在6分鐘內完攀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二是仰角變化不大,只有三個面,從下往上分別是小仰角、大仰角和直角。但每次在角度變化的區域相鄰的巖點之間,距離被設計成靜態剛剛好夠不到、但動態又很容易脫手的刁鑽距離和角度。選手們極易在這樣的交接區域脫手發生沖墜。

這對選手的頭腦、意識和身體都提出了極高要求。運動員不僅需要在已經很累的情況下判斷應該選靜態還是動態,還要確保自己的身體能夠使出足夠大的力氣夠到點。

畢竟這不是攀石賽,在規定時間內可以一次次嘗試。難度賽只有一次機會,沖墜就意味著比賽結束。

飛羽和安全員示意,兩人一前一後向起點走去。

起步很穩,每個巖點都用幹淨利落的動作經過,每個快掛也都毫不遲疑的掛上。

爬到小仰角轉大仰角的地方,大仰角上的鑽石造型在此刻身體的右側後方,剛好是一個極度不舒服的動態距離。再仔細觀察,大仰角造型上目之所及只有一個巖點,而且巖點上的凹槽極淺,動態過去很容易造成脫手。

飛羽記得造型的另一側還有個巖點,但現在視線被擋,無法判斷位置和巖點形狀。

不如換成倒掛的靜態?她快速計算:巖點凹槽極淺,不夠用前腳掌腳面勾腳,但可以換成後腳跟掛腳。一隻腳掛巖點,那就需要另一隻腳固定在造型上,可造型是個無從下腳的光滑面組成的鑽石,不管用腳面、腳跟還是小腿掛都很容易滑下來。

還有沒有別的辦法?更安慰的、絕對不會掉下來的透過辦法?

她在這裡又休息了幾秒鐘,換手甩手和打粉,並且掃視四周看有沒有可以借用的點。

視線落在此刻手正握著的巖點。

她豁然開朗。

飛羽先把左腳掛回前一個點,右手向下抓住當前巖點,做出側身的動作,上身扭向觀眾方向。

然後在放下左腳向自身左側甩的同時,左手也向左側伸出,頂在鑽石造型上形成對抗。甩出的左腳順勢也向左上方抬起,腳後跟掛住了鑽石造型下方的巖點。

正在觀眾困惑她下一步要怎麼辦時,飛羽又硬生生靠卷腹把點在巖壁上的右腳上抬,直接勾出此時右手抓著的手點。

鏡頭拉近,只見她小心翼翼的依次讓出右手的手指,右腳前腳掌順勢一點點勾進手點,直到最後右腳完全安穩的勾住,而右手已經徹底離開手點,撐在了巖壁上。

她兩條腿呈70度大開,膝蓋蹬直倒掛在巖壁上。

下一秒她用右手半撐著上半身,在巖壁上開始挪動,一點點的挪,帶動著上半身也一點點移向鑽石。終於上半身移到了貼近左腿的地方,而身體的拉伸也已經到了極限。

觀眾們早已看的目瞪口呆,而緊接著飛羽更是斜向伸出右手,越過左腳抓住了左腳巖點的外側。但她的柔韌性已經到了極限,左腿眼看著就要失去控制!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