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風銘正在開會,他的同事小趙出來把兩人領進大院。
這是一棟建國初期建成的三層小樓,樸實的灰白外牆加樸實的窗戶。走進一樓大廳彷彿進入年代劇,
一樓走廊寬敞,牆面是淡灰色,走廊兩側設有辦公間。正前方是通往二樓的樓梯,樓梯相當寬敞,可以容納8個人並排站立,木質扶手顯得樸實無華。拾階而上,便來到一個大平臺,上方的巨大窗戶射下耀眼的陽光,兩盆落地綠植為這裡增添了生氣。
平臺左右兩側各有一排樓梯通向二樓,他們在小趙的帶領下來到二樓一間會議室坐下。
小趙為他們端來兩杯水,是用年代劇裡那種老舊的帶蓋搪瓷杯裝著的。
“陸主任剛被臨時叫去開會,估計20分鐘就回來,麻煩你們在這裡等一等。我辦公室就在旁邊207,你們有事過來找我就行。”
“謝謝趙姐!您先去忙。”孫翊強乖巧道。
會議室門剛關上,他立刻換上了八卦表情:“我剛才以為自己穿越了呢,這真是的攀巖協會嗎?說是土地改革委員會也有人信吧。”
飛羽顯然也沉浸在這座建築的奇特氛圍裡:“你剛才進來時候沒看見大門外的石碑嗎?這個樓最早是給國家測繪局專門負責喜馬拉雅山脈進行測量的那個部門蓋的,也就是說當年在這裡工作的人,很多都參與了對珠穆朗瑪峰的測量呢!”
孫翊強恍然大悟:“怪不得高山運動中心要選這個地方辦公,我剛才還以為他們在總局被排擠,只能用小破樓呢。現在看看,這個樓果然深藏不露、低調卻難掩鋒芒。”
飛羽難得沒和他鬥嘴,也在默默感受這棟樓的精華。
很快,他們發現了會議室牆上貼的幾張大幅海報,兩人都湊近細讀。
這些海報有一個共同:奧運資格賽系列賽全域性。
自從巴黎奧運會開了先河,後續的奧運會發現把一些文化相似受眾相似的運動融合在一起,舉辦奧運資格賽,是一種名利雙收的做法,於是便有了如今已成氣候的奧運資格賽系列賽。
這又被稱作極限運動小奧運,主力專案包括攀巖和滑板等街頭運動,隨著主辦國新增專案的不同,每次會增加不同的專案。
這場比賽一般會在奧運會正式開始的前兩三個月舉辦,並且直接放出一半的奧運會參賽名額,吸引選手們趨之若鶩。
按照今年的系列賽,一共會放出60個攀巖奧運資格,男女各30名。共三站比賽,分別在4、5、6月,舉辦地為加拿大蒙特利爾、我國的鵬城、還有奧地利因斯布魯克。
“這看來就是你爭取奧運資格的最後三個機會了吧。”孫翊強盯著海報,小聲的說。
“應該是了。不過你為什麼這麼小聲?”飛羽不解。
孫翊強歪頭:“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怕聲音太大,驚擾了你的夢想吧。”
飛羽眼看著又要笑噴,突然門外傳來了聲音。
“抱歉久等了。”
轉身便看到陸風銘正走進來,屈起一隻手指,用指背撐了撐滑落在鼻尖的眼鏡。
“轟”的一聲,飛羽臉頰迅速升溫。
她趕忙假裝咳嗽,借機跑回剛才的座位,拿起小趙端來的搪瓷茶杯認真抿起茶來。
喝了好幾根茶葉進嘴,她也不方便吐出來,就那樣任由茶葉留在嘴裡,然後跟陸風銘打招呼:“你開完會啦?”
陸風銘覺得有些奇怪,但說不上來哪裡奇怪,便先回複著:“嗯,抱歉臨時通知的,所以讓你們等了一會兒。”
“沒事沒事,陸主任你那麼忙,可以理解的。”孫翊強第一時間擺好了運動員助理的身份,“今天謝謝你能抽出時間跟我們羽姐說奧運資格的事情,你們牆上貼的海報就是咱們要談的吧?”
陸風銘愣住,看向飛羽,目光裡的意思是“這孩子為什麼在這裡,他是認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