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羽解開安全帶:“你跟我講這個,是想幫我在比賽前調整狀態嗎?”
張宇斌按下後備箱按鈕:“我是想說,你盡管放開了去比,有鵬哥在後面給你兜著呢。”
飛羽接過對方遞來的行李,微微笑道:“好,我記住了。”
一夜休整,天亮後飛羽乘接駁大巴跟一眾運動員來到賽場。
這麼有派頭的攀巖賽場,飛羽只在電視上見到過。
正對著萬裡杜鵑景區大門的,是一個巨大的花崗巖制半圓形劇場,座位應該能容納上千人。同樣寬闊的下沉式劇場用舞臺墊高,在舞臺上,一組巖壁拔地而起。
巖壁一共有三組,從左往右分別是難度、速度和攀石。其中難度道和攀石道都有遮擋網將其遮的密不透風,完全看不出裡面是什麼路線。這是為了避免線路提前洩露的情況發生。
而速度道因為採取國際通用的定線圖,所以並不需要遮擋。
三組巖壁身後是一面巨大的40米高背景牆,靠近頂端處變成曲面,遮蓋在三組巖壁的頭頂,為它們遮風擋雨。
從遠處看,彷彿三艘形態各異的海輪,正在被巨型海嘯的浪頭吞沒。
遮擋網本身也有精心設計,採用了大片低飽和度藍色系,並輔以同樣低飽和度的粉紫色裝飾邊線,和漫山遍野的粉色、紫色、紅色杜鵑花交相呼應。
太美了,美到讓飛羽忘了呼吸。
“大家等下再拍照哦,我們先去後臺登記領號碼牌,再一起去準備開幕式。開幕式後就是隔離時間了。”工作人員看到一眾運動員對巖壁贊嘆拍照,趕緊提醒道。
飛羽快速用手機拍了一張巖壁全景,發給媽媽,媽媽立刻回複訊息“好漂亮的場地!寶寶加油!”。
她強烈要求父母不許來現場看這場比賽,因為她心裡並不是百分百有底。父母也答應了,但可想而知必然是守著手機秒回訊息。
摁滅螢幕時,她猶豫了一下,又把同樣的照片發給了另一個人。
不知道那人會不會有時間看手機。
後臺異常忙碌卻有條不紊,所有的標識都有清楚的中英雙語版本。飛羽來到登記處,報上了自己的姓名。工作人員在核對了她的證件之後,將號碼牌發給她。
“你是241號哈。因為你沒有排名,所以攀石和難度的預賽階段你都是最後一個上場。”工作人員向她解釋。
飛羽點頭,但心裡一沉。
難度賽和攀石賽上,預賽階段和半決賽決賽階段的出場順序思路正好相反。
半決賽和決賽時,按照上一輪比賽的排名倒序出場,也就是排名最高的人最後出場。
但預賽則剛好相反,按照參賽選手現有的排名正序出場,也就是最強的人最先出場。
像飛羽這樣過去幾年成績空空的人,直接被排在了最後一名。
這意味著等飛羽出場時,人們已經看遍了其他選手的表現,好的壞的、頂尖的普通的,也因為視覺疲勞産生了情感疲憊。而她自己也可能被漫長的等待磨平鬥志。
她不想做觀眾口中那個“怎麼還有個人沒比啊”的湊數之人。她想要驚豔每一個人。